乔晚则密切监控着集团资金流和市场反应,确保财务安全。
远在芝加哥的许昊,通过加密通讯了解着国内的舆论风暴。
他对此并不意外,甚至乐见其成。
某种程度上,这波免费的全民关注,提前为昊天集团和可能到来的新业务做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预热。
“用集团的微光号,发布‘敬请期待’,我一会儿发给你几张图片,你也把它加上!”
许昊微笑着说,
随后叫了几个人来,拍了几张在芝加哥的照片发给了唐骏。
许昊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看着芝加哥陌生的天际线,眼神锐利而平静。
国内的震动,只是这场跨国博弈的前奏。
真正的较量,在谈判桌上,才刚刚开始。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不仅是在为昊天争夺一个硬件入口,更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一种来自东方的、全新的商业野心与魄力。
唐骏接收到许昊发过来的照片,他立刻要求集团宣传部门就这次的事件在微光上公布的情况加大宣传力度。
各个媒体、杂志甚至电视台都发来采访的要求。
微光下载量激增,话题页“#昊天动向#”阅读量突破一亿次
许昊在“微光”上那张引发全网猜测的芝加哥身影,不仅点燃了公众对昊天集团战略的好奇,更让 “微光”这个上线不久的新平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力增长”。
在唐骏发布动态后的24小时内,“微光”在各大应用商店的下载量都有很大增长,新增用户注册数呈指数级暴涨。
无数用户为了第一时间获取昊天集团的“内部消息”和参与讨论,纷纷下载。
媒体和大众猛然意识到,昊天集团的掌门人将其作为第一信息发布渠道。
这迫使所有科技记者、财经分析师和竞争对手,都必须时刻紧盯“微光”的动态。
“微光”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交App,它成为了窥探这个庞大帝国动向的 “官方望远镜”。
这次事件,无意间为昊天的“内容-科技”生态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压力测试和公开演示:
1. 许昊在微光发布动态。
2. 动态引爆 昊天掌控的各大媒体矩阵 进行二次传播。
3. 海量流量回流至微光,壮大了自有平台的用户基础。
4. 公众对 昊天集团 的关注度达到顶峰。
随之而来的,是媒体对昊天集团近乎狂热的追逐。
任何与昊天相关的细微动静——无论是高管的只言片语、一个子公司的注册信息变更,还是某个业务的异常数据,都会被媒体拿出来放大解读,试图从中拼凑出许昊的下一步棋。
在网络上,分析昊天战略的专栏和视频层出不穷,一群自称“昊学家”的观察者应运而生。
他们研究许昊的每一次公开露面、唐骏的每一次访谈、甚至官方账号关注的每一个人,试图破译其中的密码。
许昊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我强化的传播体系:
个人影响力 → 引爆自有平台 → 驱动免费媒体曝光 → 反哺平台增长 → 强化集团整体品牌价值
这套体系让昊天集团始终处于舆论舞台的中央,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
这不仅为“微光”的冷启动提供了核动力,更让“昊天”二字本身,就成了一个能自动产生流量的超级Ip。
现在,整个中国商界都在看着,等待着芝加哥谈判的最终结果,以及许昊将从那个“敬请期待”的帷幕后,拿出怎样的下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