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及时雨(1 / 2)

寒来暑往,两载光阴在陈耀祖书房堆积如山的书卷与绘满图纸的宣纸间悄然流逝。

这两年间,他白天在国子监与经史子集为伴,夜晚则在青松胡同的书房里,将前世所学与今世见闻融会贯通,化作一件件利国利民的实在器物。

第一年开春,北地春耕在即,却逢户部奏报,旧式曲辕犁在北方板结土地上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春耕进度。

二皇子一系的官员趁机发难,指责主持农政改革的宇文霄不谙农事,劳民伤财。

当晚,宸王府书房灯火通明。宇文霄眉头紧锁,对面坐着闻讯赶来的陈耀祖。

殿下勿忧。陈耀祖从容展开一卷图纸,这是我对旧式曲辕犁的二十七处改进方案。

您看这里——他指尖轻点犁辕部位,将直辕改为符合力学原理的曲度,可省力三成。

此处犁镵角度调整,入土更深却不卡顿。最重要的是这个可调节的深耕装置...

三日后,宇文霄带着连夜赶制的样品直赴皇庄。

当着众臣的面,新式曲辕犁在板结土地上如切豆腐般深耕三尺,连十四岁的农家少年都能轻松驾驭。

原本准备看笑话的二皇子党羽顿时哑口无言。

好!好!好!皇帝亲自下田试犁后,连说三个好字,当即下旨:

着工部即日推广,各州府限期换装。凡有阻挠新政者,以贻误农时论处!

此役不仅化解了宇文霄的执政危机,更让新式农具在三个月内普及北方八省。

秋收时,仅京畿地区就增产三成。各地百姓自发在田埂上焚香祝祷:宸王千岁!陈公子公侯万代!

此刻的工部衙门内,尚书苏明远正对着新式曲辕犁的图纸啧啧称奇。

妙啊!这犁辕的弧度,这犁镵的角度...此人深谙力学之道。

他捋着长须感叹,若能将这等人才招入工部,何愁水利不兴,器械不精?

然而更大的考验很快接踵而至。

次年开春,淮南道连续三月未雨,高岗之地禾苗枯黄。

五皇子党羽趁机散布宸王失德,天降灾殃的流言。

更棘手的是,传统水车根本无法将河水引上三十丈的高岗。

就在宇文霄焦头烂额之际,陈耀祖又带着连夜赶制的风力翻车模型求见。

殿下请看。他在王府庭院中展开三尺见方的沙盘,我在翻车基础上增设风帆、齿轮组与自动迎风装置。

利用江淮地区充足的季风,单日提水量可达百吨,足够灌溉百亩高岗地。

宇文霄立即调拨亲卫,护送工匠星夜赶往淮南。

十日后,第一架高达十五丈的风力翻车在淮河岸边拔地而起。

当巨大的风帆在春风中转动,清冽的河水顺着竹渠涌上干涸的高岗时,围观百姓跪倒一片,泣不成声。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五皇子呈上的灾异论奏折掷于阶下:

有臣如此,实乃朕之过也!传旨:淮南道全境仿造风力翻车,工部派员学习,推广全国!

苏明远下朝后直奔工部值房,对着下属连连赞叹:这个陈耀祖,真乃天纵奇才!

治水有方,工造精通,若是寻常举子,老夫定要奏请陛下破格录用!

但陈耀祖的谋划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