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随父亲在长乐郡任上时,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
第一次,在山上偶遇对方的时候,对方的临危不乱,以及气质沉静,就让她一眼万年。
后面在鸿儒书院的开场大典当中见识过对方的意气风发,更是春心萌动。
那人站在台上眉目清俊,举止间自有风骨,与寻常官家子弟截然不同,虽只是惊鸿几面,却在她稚嫩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小小的石子。
虽然她知道他爹不会让他与一个家世普通的学子有牵扯。
可那时候少女怀春的她依然抱有幻想,却不想在之后的几年再也没有看到对方的身影过。
哪怕他经常去姓陈的学子,家中开的火锅店,也没有再碰到过对方。一番打听之下知道对方因为家里的事情不会回来,还失落了很久。
她万万没想到,多年后,会在京城,在这宸王选妃的场合,再次见到他!
而且,他竟然是如今圣眷正浓的宸王!
当年的惊羡,此刻化为了难以言喻的悸动与一丝不切实际的希冀。
他比记忆中更加沉稳俊朗,周身的气度如同出鞘的宝剑,锐利而夺目。
宇文霄自然也注意到了那个坐在角落,穿着素净、与其他浓妆艳抹的贵女相比显得格外清丽的女子。
光禄寺少卿海明之女,来自长乐郡……长乐郡,那是他心中一想起来就会格外柔软的地方,虽已模糊,却仍有一份特殊的感触。
他的目光在她身上略微停顿了半瞬,见她迅速低下头,耳根却泛起一抹可疑的红晕,心中不由微微一动。
选妃流程繁琐,考较女红、书画、仪态,甚至还有太后随口问及的管家理事之能。
海瑞清原本只想应付了事,但此刻,知晓了宸王便是当年惊鸿一瞥的心上人,她忽然生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
她收敛心神,沉静应对,无论是执笔作画时的专注,还是应答问话时的条理清晰、不卑不亢,都隐隐透出一种内秀的光华。
皇后看在眼里,心中冷笑。
此女家世不显,纵有几分才情,也难成气候,正好遂了她的意。
她甚至故意在太后面前夸赞了海瑞清几句,意在推动此事。
终于,到了最后,太后慈祥地笑道:“哀家听闻,诸位小姐皆才艺双全,不知可有人愿为哀家与宸王,清唱一曲,以助雅兴?”
此问一出,几位早有准备的贵女纷纷欲试,所唱无非是些辞藻华丽的宫廷雅乐或缠绵悱恻的闺阁小调。
宇文霄听着,面色平静,眼底却无甚波澜。
轮到海瑞清时,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走上前,对着上座的太后、皇后和宇文霄盈盈一礼。
她没有选择那些常见的曲目,而是朱唇轻启,唱起了一首调子略显古朴,甚至带着些许乡野气息的歌谣:
“陇上云开见星芒,庙堂虽高亦寻常……”
“田间犹存真义在,何须冠冕论短长……”
这歌声清越,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穿透力。
歌词质朴,甚至有些“不合时宜”,隐隐透着对庙堂权贵的疏离,对民间真性情的向往。
这正是当年在长乐郡由陈耀祖谱词谱曲,宇文霄清唱的《庙堂之外》!
宇文霄浑身猛地一震,难以置信地看向堂中那闭目吟唱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