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乡试放榜(2 / 2)

陈大勇上前一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什么都没说,但那眼神里的关切与骄傲,却胜过千言万语。

“爹,王伯伯,姚伯伯,你们怎么亲自来了?”陈耀祖心中暖流涌动。

王父呵呵一笑:“在家里待着也是待着,出来走走,顺便接你们回去。考完了,放松一下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身子。”

姚父也点头:“省城人多眼杂,还是小心为上。”

在父亲们的陪伴下,几人踏着月色,慢悠悠地往回走,身影在青石板上拉得长长的,充满了温馨与安宁。

接下来几日,众人决定安心在省城等待放榜。

毕竟省城离家乡县城路途不近,看了成绩再回去,也好了却一桩心事,免得来回奔波。

卸下了考试的重担,陈耀祖三人彻底放松下来,陪着家人畅游省城。

逛园林,游古寺,尝遍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

有六皇子派的人暗中护持,那些潜在的“牛鬼蛇神”果然再无动作,让他们得以尽情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每个人都玩得十分开怀,深知一旦回到京城,卷入更复杂的局势,这样的松快日子便难再有了。

与此同时,贡院之内,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数百份朱笔誊抄、糊名易书的试卷,在诸位阅卷官手中流转。

当一份经义扎实、策论尤为惊艳的试卷被呈送到主考官周文翰案头时,这位素来严谨的老臣,眼中也不禁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他细细品读那篇《“强干弱枝”与“藩镇之弊”疏》,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欣喜。

那“干统枝辅”之论,那“立法制权、明赏导向、通渠分势”之策,高屋建瓴,切中时弊。

既有儒家仁政的理想,又不乏法家的务实与手段,更难得的是那份超越年龄的格局与洞察力。

“好!好一个‘干非独强,在于根深;枝非必弱,贵乎叶茂’!”周文翰忍不住击节赞叹。

“此子对经世致用之学,领悟极深!非纸上谈兵之辈!”

待到最终评定名次,拆开糊名,看到“陈耀祖”三个字时,周文翰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心中没有丝毫意外。

他抚须长叹:“秦老慧眼识珠,陛下圣明嘉奖,此子,当真乃国之璞玉,经此乡试,已然大放光彩!此番解元,非他莫属!”

放榜之日,贡院外的广场早已被人潮淹没。

黑压压的人头攒动,喧嚣声直冲云霄。

附近所有能俯瞰广场的酒楼、茶肆,临窗的位置早已被抢占一空,价格翻了几番依旧一座难求。

陈耀祖几人早有经验,提前数日便订下了一间小小的二楼雅间。

此刻,陈大勇、王父、姚父三人趴在窗前,伸长了脖子往下望,心情比考生本人还要紧张激动。

陈大勇几次三番想要冲下楼去,都被陈耀祖和王富贵死死拉住。

“爹,您别急!肯定挤到前面去了,等着他们报信就好!”陈耀祖哭笑不得地劝道。

就在这时,几声震耳欲聋的礼炮响起,广场上瞬间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声浪。

只见贡院中门大开,以主考官周文翰为首的官员们鱼贯而出。

周文翰站在高台之上,说了些“皇恩浩荡”、“为国选材”、“望诸生戒骄戒躁”之类的冠冕堂皇之语,但在场所有人早已心急如焚,哪里听得进去多少?

终于,在无数道焦灼目光的注视下,覆盖着红绸的巨大榜单被几名衙役合力悬挂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