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祖身边自然是父亲陈大勇和温柔细心外加有医术傍身的四姐姐。
几家人在码头汇合,行李装满了小半艘客船,准备的可以说十分妥帖。
水路南下,舟行平稳,确实比陆路车马劳顿舒适许多。
加之他们本就生于水乡,习惯舟楫,沿途看着两岸景色由北地的开阔雄浑渐变为南方的温婉秀丽,心中也渐渐开阔起来。
行至邻县码头,早已接到消息的姚宗胜一行人已在此等候。
只见姚宗胜身旁,除了他那位颇具威仪的父亲,竟还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刚从清丰县任上致仕不久的姚老大人!
陈耀祖几人不敢怠慢,连忙整衣上前,恭敬行礼。
姚老大人笑呵呵地虚扶一下,态度和蔼可亲:“诸位贤侄不必多礼。老夫如今已是闲云野鹤,与寻常老朽无异。
此番南下,一是送送宗胜这孩子,二也是想趁着腿脚还利索,看看这江南风光。你们年轻人自在些便好。”
他目光扫过陈耀祖三人,满是赞赏,“你们在凌州做的事,老夫虽已离任,亦有耳闻。
好啊!真乃少年英才,造福一方!
托你们几个小子的福,老夫我这把年纪了,竟也跟着脸上有光,这段时间可没少听人夸赞。
如今能跟着你们这些有为后生一起走走看看,实乃人生一乐也!”
有了姚老大人的加入,行程更是热闹。
三个年轻人聚在一处,自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从沿途风物到经义文章,再到对赤水州的种种猜测。
几方家长也都是相熟之人,一路言谈甚欢,气氛融洽,冲淡了不少离乡的愁绪。
半月之后,客船缓缓驶入赤水州码头。
见识过京城的恢弘壮丽,眼前这省城的主城,在规模气象上自然稍逊一筹,但扑面而来的却是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舟船如织,吴侬软语萦绕耳畔,别有一番婉约精致的风情。
他们在此地人生地不熟,落脚成了头等大事。
好在几家财力不用担心,直接找到牙行,不惜加价,总算在离贡院不算太远、环境也相对清静的地方,寻到了一处合心意的二进院落。
虽不奢华,但足够几家人分开居住,还有个小小的庭院可供休憩。
一路舟车劳顿,陈大勇心疼孩子们,安顿下来后便不容置疑地吩咐:
“都给我听好了,啥也别想,啥也别干!好好洗个热水澡,吃完饭后立刻回屋睡觉!
养足精神头比什么都强!这些天就给我在屋里好好养精蓄锐,外面的事儿一律不准瞎掺和!”
陈耀祖几人自是听话,各自收拾好简单的行李,便真的拿出厚厚的《大夏律》认真翻阅起来,试图在考试前再做最后的巩固。
他们却不知,从他们踏入省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几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的监视之下。
被皇上亲口赞誉“寒门三杰”的名声实在太响,尤其是他们得到当今圣上青眼的消息早已传开。
在这龙蛇混杂、关系盘根错节的省城,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神经,引来了多少或好奇、或嫉妒、或忌惮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