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秋风送爽,却吹不散长乐郡万人空巷的热潮。三年一度的文魁大比,今日终于拉开帷幕!
在自家门口上演的如此盛事,长乐郡百姓岂能错过?
家家户户几乎都锁了门,掌柜的歇了业,伙计放了假,人潮如同百川归海,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外汇贤山下那片巨大的广场。
陈大勇和张小花也不例外,早早关了铺子,带着陈清芷、陈悦瞳两个女儿,提着大包小裹,兴冲冲地赶往会场。
广场之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中央搭建起一座丈许高的宽阔木台,披红挂彩,气派非凡。
台前划分出四大书院的专属区域,后方及两侧则是黑压压的观众席。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来晚的人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在外围,踮着脚尖向内张望。
更有甚者,连广场边缘那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樟树都成了“宝座”,树杈间爬满了胆大的少年和灵活的汉子,引得树下之人阵阵惊呼。
陈清芷和陈悦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靠近鸿儒书院区域附近找到一小块空地,赶紧让他爹放下肩上的担子。
她们连夜熬煮了几大桶独家配方的凉茶,清甜解暑,此刻正冒着丝丝凉气,准备待会儿给弟弟和他的同窗师长们解渴。
高台之上,评委席座无虚席。
长乐郡郡守海大人端坐主位,身旁是鸿儒书院山长蒋文渊、无涯书院副山长、紫阳书院监院、梅溪书院大儒。
还有几位特邀前来的致仕高官、文坛名宿,如以点评犀利着称的璇玑山人等。他们谈笑风生,气度雍容,等待着盛典开始。
吉时已到,礼炮九响,声震四野!
首先入场的是东道主鸿儒书院的队伍。
近千名学子身着统一的月白襕衫,步履从容,气宇轩昂,在周督学的引领下,整齐划一地步入专属区域。
瞬间引来一片欢呼和掌声,尤其是长乐郡本地的百姓,更是卖力叫好,与有荣焉。
紧接着,无涯书院(靛蓝襕衫)、紫阳书院(竹青襕衫)、梅溪书院(霜色襕衫)以及其他大小书院、各地自行前来的文人学子队伍,也依次入场,各据一方。
色彩各异的服饰,精神饱满的面貌,构成了一幅绚丽而充满生机的文坛盛景。
所有人入场就位,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台。
鸿儒书院周督学健步上台,作为此次大比司仪,他声音洪亮,妙语连珠,一番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既表达了对四方来宾的欢迎,也点燃了全场的气氛。
最后,他卖了个关子:“诸位,大比正式开始前,且让我鸿儒书院众学子,以一曲心声,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亦向这煌煌文运、芸芸众生,致意!”
话音落下,周督学拱手退场。
就在众人好奇这“欢迎仪式”究竟为何时,只见高台之上。
鸿儒书院的上百名学子迅速而有序地列队登台!这庞大的阵仗,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欧阳行端坐于琴案之后,孙清浩怀抱琵琶静立一旁,陈耀祖立于大鼓之后。
赵廷霄、王富贵、姚宗胜等主唱与和声位列前方,身后是整齐肃立的合唱方阵。
“嗡——”
欧阳行指尖流淌出一串苍茫古朴的琴音,如同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
“咚!咚!咚!”
陈耀祖的鼓点沉稳而有力地加入,如同大地的心跳,敲在每个人的胸膛。
紧接着,孙清浩的琵琶声如同银瓶乍破,清越激扬,为这苍茫底色添上了一抹锐利与灵动。
三种乐器交织,瞬间营造出一种恢弘而又带着市井烟火气的独特氛围,将全场数万人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就连远处树上的围观者,也屏息凝神,侧耳倾听这隐隐传来的奇妙乐声。
其他书院的教习和学子们,原本还带着几分客套和审视,此刻也不由得坐直了身体,脸上露出惊异之色。
这开场,与众不同!
难不成人多一点就是要恢弘大气一些吗?这场面的确是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