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冰冷的皇宫,对他而言,吸引力远不如鸿儒书院那间充满墨香和友情的斋舍。
与其现在就回去当一个身份尴尬、危机四伏的“六皇子”,不如先做好“赵廷霄”。
科举之路要继续走,书院的知识要继续学,与耀祖他们的情谊要继续维系。
这突如其来的皇子身份,或许能成为他未来的助力,但绝不能成为打乱他当下步伐的绊脚石。
丁明晟深深地看着赵廷霄,终于彻底明白了这位年轻皇子的选择。
他躬身应道:“是,殿下深谋远虑,微臣佩服。
在此期间,殿下若有任何需要,可吩咐晓春,臣等一定尽心尽力。”
赵廷霄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已穿过千山万水,看到了书院中那盏为他留着的灯。
他知道,他终将面对那个复杂的皇室,但不是现在。
现在,他该回去了,回到那个能让他脚踏实地、积蓄力量的地方。丁明晟
书房内,烛火摇曳。
丁明晟仔细阅罢这位六皇子的生平,非但没有丝毫失望,反而抚须轻笑,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他缓缓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蜷曲、焦黑、化为灰烬。
“潜龙在渊,腾必九天。”
丁老大人低声自语,“好一个六皇子!果然是个拎得清的,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冲昏头脑。”
他回想起上次与赵廷霄的交谈,少年在巨大的身份冲击下,表现出的不是狂喜或贪婪,而是超乎年龄的冷静与审慎。
他能清晰地分析京中险恶的局势,懂得蛰伏与积蓄力量的重要性,这份心性和智慧,远非他那两位在京城养尊处优、却折戟沉沙的皇兄可比。
“若是陛下见到这孩子……”丁老大人思绪飘远,仿佛看到了景仁帝那常年郁结的眉宇或许会因此舒展几分。
一个流落民间、却自强不息、心智成熟的皇子,或许正是这个动荡的王朝所需要的一剂变数。
他对赵廷霄的选择深以为然。
现在回京,无异于幼羊闯入狼群,只会成为各方势力倾轧的牺牲品。
唯有先在宫外站稳脚跟,积累足够的资本——功名、学识、乃至一股属于自己的力量,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拥有立足之地,甚至……争上一争。
“这笔投资,看来是下对了。”
丁明晟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叫来丁晓春,吩咐他一切遵从六皇子殿下意愿,暂不返京。
丁晓春即日起,需寸步不离护卫殿下左右,明为随从,实为护卫与联络人,满足殿下一切合理需求,并及时向他汇报情况。
同时,动用丁家在官场的影响力,务必确保殿下此次府试功名顺利到手,并扫清一切可能存在的后续麻烦。
丁晓春接到指令,心中大定,立刻着手办理。
他亲自去见了一趟那位收了钱家好处、意图革除赵廷霄功名的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此刻正惴惴不安,上次堂审被师爷打断,他就觉此事不简单。
当丁晓春亮明身份表明是京中丁老大人的心腹,并隐晦地提点他“赵公子身份特殊,非比寻常,望大人秉公处理”时,知府惊出了一身冷汗。
心中猜测,莫不是这小子的亲生父亲就是丁老大人?
他这才明白,自己差点捅了马蜂窝!
京中四品大员(丁老大人虽致仕,余威犹在)岂是他一个地方知府能得罪的?
钱家那点银子,与自己的乌纱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