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家人的爱(2 / 2)

这写话本子,不过是课余闲暇的消遣,实在不敢耗费太多心神。”

高掌柜一听,脸上期待的笑容僵了一下,但立刻又堆满理解的表情:

“明白!明白!功名要紧,功名要紧!话本子再好,终究是末流。

老朽只是盼着,公子日后若再有雅兴动笔,千万记得还找我们书肆!多久我们都等!”

陈耀祖点点头:“这个自然。若有新作,定会优先考虑掌柜您。只是时间上,恐怕真要等上一段了。”

“无妨,无妨!只要公子还记得老朽这小店就好!”高掌柜连连拱手。

揣着这笔“巨款”离开书肆,陈耀祖走在熙攘的街道上,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如今家中生意红火,他自己并无太大花销,之前的稿费还有许多存在钱庄。

知识、前程,远比眼前的银钱更为重要。

他可不会拎不清。

在家乡的日子,仿佛被浸泡在蜜糖里,温暖、甜糯,却又流逝得飞快。

爆竹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门楣上的春联墨迹犹新,团聚的欢声笑语似乎还萦绕在老宅的每个角落,然而,离别的日子却已悄然而至。

鸿儒书院的开学日期定在二月十八,从清丰县到长乐郡,水路陆路辗转,需得提前近半个月动身。

正月刚过,空气中年的余味尚未完全散去,离愁别绪却已悄然笼罩了陈家小院。

最是舍不得的,自然是陈铁柱和钱秀娥老两口。

自孙儿们回来后,家里日日充满了生气,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可这欢乐时光太过短暂,转眼孙儿们又要远行。

出发前夜,油灯下,钱秀娥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孙儿们的行李,嘴里不停地念叨:

“长乐郡那边天还冷着呢,这厚棉袄可得带着……这些腊肉、熏鱼都包好了,拿到书院请同窗们一起吃……笔墨纸砚都够不够?可别省着……”

陈铁柱则坐在门槛上,默默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看着忙忙碌碌的老伴和即将远行的孙儿们,眼神里满是复杂的不舍。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熹,院子里已聚满了送行的人。

陈大勇和张小花要一同返回长乐郡照看生意,陈耀祖、赵廷霄、以及特意赶来汇合的王富贵、姚宗胜,都将一同启程。

钱秀娥紧紧拉着陈耀祖的手,布满老茧和皱纹的手微微颤抖,声音哽咽:

“好孩子,这一去,又得一年光景……爷奶知道你们前程要紧,心里头都明白。别挂心家里,我跟你爷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陈铁柱也走过来,用力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声音沙哑却努力维持着镇定:

“好好念书,听先生的话,跟同窗们处好关系。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

他顿了顿,看向一旁沉默的赵廷霄,语气同样慈爱,“廷霄也是,你们兄弟俩在外,要互相照应。”

陈耀祖看着爷奶花白的头发和眼中强忍的泪光,鼻尖一酸,心中涌起巨大的愧疚和不舍。

他反握住奶奶粗糙温暖的手,声音坚定:“爷,奶,你们放心,孙儿一定用功!鸿儒书院的年假放得早,说不定……说不定今年年底我们还能赶回来过年!”

他知道这希望渺茫,书院课业繁重,路途遥远,但他还是想给老人一个念想。

钱秀娥何尝不知这是安慰的话,她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挤出一个笑容:

“哎,好,奶等着!要是实在回不来也没啥,我跟你爷商量好了,等明年开春。

让你小叔给我们买好船票,送我们老两口去长乐郡看你们!

我们这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了,还能借着孙儿的光,去那大郡城开开眼,是福气!”

听到这话,陈耀祖心中更是酸楚难当。爷奶年事已高,长途跋涉何其辛苦?

他们本该在家乡安享晚年,却为了能与儿孙团聚,宁愿忍受舟车劳顿。

这份深沉而笨拙的爱,让他喉头哽咽,几乎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