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回县等待(2 / 2)

直吃得肚皮滚圆,心满意足,连日的疲惫和考后的焦虑仿佛都随着美食下肚而被暂时遗忘。

吃饱喝足,下一站自然是书肆。府城的文化资源远非县城可比,对于他们而言犹如宝库。

清雅集内依旧人流如织。

陈耀祖目光如炬,在书架间穿梭,果然发现了不少好书。

然而,一看价格,不禁咋舌——但凡有些价值的典籍,价格都高得惊人,薄薄一册往往就要价数十甚至上百两银子!

陈家如今虽宽裕,但上百两银子也绝非小数目,不可能轻易拿出来给他买书。

就连一向出手阔绰的王富贵,对着标价几百两的孤本珍籍,也罕见地露出了犹豫之色。

陈耀祖暗自思忖,是得想办法赚些“私房钱”了。

抄书?速度慢,收益低,且他的字虽工整却并非出类拔萃,并非首选。

正思索间,他的目光被书肆最显眼位置摆放的一摞摞新书吸引了过去。

书封上印着醒目的书名《寒门书生与高门娇娥》,作者署名“墨玉公子”。

周围不少书生乃至一些小姐打扮的人都围在那里,争相购买,俨然畅销之势。

王富贵也好奇地挤进去买了一本,翻看几页后便啧啧称赞:

“这墨玉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写的话本真是引人入胜!”

陈耀祖接过一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寒门书生如何凭借才华吸引多位高门贵女倾心相助,最终金榜题名、飞黄腾达、坐拥美人的“励志”故事。

情节倒是跌宕起伏,但通篇充斥着对女性的物化和对“软饭硬吃”的合理化,将女子的牺牲奉献视为理所当然。

将男子的攀附权贵美化为“魅力所致”。

陈耀祖看得连连皱眉,就这?这种价值观扭曲的故事竟能如此畅销?

若这等水平都能赚得盆满钵满,那他脑子里那些经过现代文学洗礼的故事,岂不是能…

一个念头瞬间在他心中萌发——写话本!

这或许是眼下最适合他快速赚取稿费的途径了!

而且,他绝对能写出比这《寒门书生》三观更正、情节更精彩的故事!

打定主意,他便开始暗自琢磨该写个什么样的题材。

在府城的最后一日,陈耀祖特意拉上父亲陈大勇一起去采买礼物。

家人辛苦,难得来府城一趟,自然要带些心意回去。

给爷奶买了软和的点心和保暖的抹额,给姐姐们挑了时兴的绢花和头绳,给小耀宗买了个精巧的木质拼图玩具。

陈大勇则在儿子的“怂恿”下,悄悄给妻子买了一支镀银的荷花纹手镯。

想着媳妇收到时惊喜的笑容,汉子黝黑的脸上也露出了憨厚的笑意。

按照以前他可做不出这种事情来,也是这两年二喜动不动给弟媳送礼物。

自家媳妇的眼中全是羡慕,他都看在眼里。

自家媳妇给他生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再不好意思,只要能让媳妇高兴,他也愿意。

第五日,三家人都决定返回清丰县。

府试放榜还需半月,待在府城花费不小,也叨扰王老爷太久。且离家近了,心也更安。

王老爷让他们不必介怀,到底知道这两家人都十分有分寸,再加上这府城离他们县城也没有多远的距离。

在哪里等消息都是一样的。

他在府城这边有的是人,一旦有消息之后,不出一天,他们在县城就能收到。

回程的马车上,陈大勇特意给儿子备了柑橘皮和薄荷叶制成的香包以防晕车。

这是他专门去药铺让大姨夫开的,晕车香包,陈大勇连忙让自己儿子试一试。

或许是心情放松,或许是香包真起了作用,陈耀祖这次竟安然无恙,一路欣赏着窗外渐熟的夏景回到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