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县试(一)(2 / 2)

终于赶到考场外与王富贵汇合时,陈耀祖发髻微乱,衣袍下摆湿了一块,脸色因这番折腾而显得有些苍白憔悴。

“耀祖兄!你…你这是怎么了?”王富贵惊愕不已。

陈耀祖苦笑摇头,只觉今日诸事不顺,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阻挠他。他甚至隐隐有种预感,此次县试,恐怕一波3折,就不知最后的结果是否如愿。

好不容易排到检查口。验明正身、唱保之后,便是极其严格甚至羞辱的搜检。

“脱!所有衣物,全部脱掉!”差役面无表情地命令。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要在寒风中赤身露体,被差役仔细翻查每一寸衣物、甚至发髻、口腔、耳孔时,那份难堪依旧刻骨铭心。

还需做出蹲跳等动作,以防有物品藏于体内隐秘处。

陈耀祖只能散下头发遮住脸颊,默默忍受。

王富贵更是臊得满脸通红。

历经这番“洗礼”,两人终于提着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考篮,踉跄地跨入了那扇象征着科举起点的“龙门”。

根据号牌,陈耀祖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那是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三面是墙,一面敞开,仅容一人转身,活像一个个鸽笼。

里面只有一块充当书桌的木板,和一个可供蜷缩休息的角落,积着厚厚的灰尘,散发着霉味。

陈耀祖无暇抱怨,撸起袖子,拿出抹布和水壶,迅速将号舍打扫干净。

将木板放下铺好薄被,他抓紧开考前最后一点时间,和衣躺下小憩。环境恶劣,但必须适应。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响亮的云板声划破考场上空的寂静——考试开始!

差役们挑着担子,将厚厚一叠试卷分发至每个号舍。

陈耀祖用冷水激了把脸,冲了碗藕粉果腹,然后深吸一口气,展开了试卷。

试卷约有十来张,大部分是考察对四书五经熟悉程度的贴经、墨义题。

这对于将经典烂熟于心的陈耀祖来说,并非难事。

他凝神静气,研磨蘸墨,下笔稳健流畅,字字端正,如行云流水般解答着。

然而,最后一道经义题却极为刁钻,并非简单默写,而是要求诠释《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一句,并需结合史实论述“忧患与通达之关系”。

考场内顿时响起一片细碎的抽气声,此题难度远超寻常!

陈耀祖亦是心头一凛。他闭目沉思片刻,脑中飞速运转。

忽然,他想起秦老赠予的《治水杂录》序言中,曾以大河奔流喻人生际遇,提及“水无险滩则不激,人无患难则不通”。

又联想到司马迁受腐刑而着《史记》,苏轼贬黄州而赋赤壁…无数先贤事迹掠过脑海。

他豁然开朗,提笔蘸墨,文思如泉涌:

“…夫孤臣孽子,身陷艰厄,如舟行逆水,每桨皆需奋力,故其思虑不得不精详,其志气不得不坚韧。

操心危者,如临深渊,步履自慎;虑患深者,如履薄冰,谋略自远。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非独圣贤如是,观史海沉浮,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皆因巨患磨砺,乃能洞悉世事,通达人情,终成不朽之业。

故曰:忧患乃通达之阶石,逆境实顺境之先声…”

笔下千言,一气呵成。

不仅切合题意,阐发精深,更融入了历史纵深感与个人独特的悟解,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洞见。

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陈耀祖长长舒了一口气。

号舍外,天色已近黄昏,第一日的考试,终于结束了。无论结果如何,他已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