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图的是快、饱、实惠。于是,“快餐”模式应运而生。
掌勺重任自然落在大姐陈巧菱肩上。
她心灵手巧,这些年也是研究了不少菜色,能将寻常食材做出诱人滋味。
开张这日,陈耀祖特意向夫子告假前来帮忙。
菜单简洁明了:早上供应热腾腾的粥、包子、藕粉;
午间主打快餐,五菜一汤,荤素搭配,分八文和十文两种规格,饭管饱,凉茶免费。
这般实惠,立刻吸引了码头上大批讨生活的人。
开张当日,生意火爆异常。
后厨里,张小花、李氏和陈家几位姐姐忙得脚不沾地;
前厅,陈大勇、陈二喜负责招呼打菜,陈悦瞳和陈皎月则手脚麻利地收钱算账。
陈耀祖反倒成了最“闲”的人,他只负责总体协调,规划流程,确保忙而不乱。
傍晚时分,客流渐稀,徐夫子竟带着王富贵和姚宗胜前来道贺。
陈家自是热情招待,重新开火炒了几个拿手菜。
王富贵吃得满嘴流油,连连夸赞:“巧菱姐这手艺,绝了!比县里大酒楼都不差!”
打烊后,一家人围坐在油灯下,将沉甸甸的钱匣子倒在桌上清点。
铜板堆成了小山,噼里啪啦的声响悦耳动听。
最终核算下来,刨去所有成本,今日竟净赚了五两有余!
“五两…一天就赚了五两?”钱秀娥抱着陈耀宗,手都有些发抖,简直不敢相信。
这无异于一夜暴富,以往摆摊一个月,风里来雨里去,也未必能攒下这个数。
要知道这个是抛除了所有的成本得出的数字,可想而知这开铺子做生意利润的确是高。
当然,也是他们选择的方向对了,不能按照一般的模式,肯定是看不了那么多的。
陈耀祖看着家人激动而充满希望的脸庞,心中欣慰。
家道殷实,他便能更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光阴在朗朗书声与笔墨耕耘中悄然流逝。
转眼间,已是次年二月。
清丰县内,一种不同于年节的热闹气氛逐渐弥漫开来——三年一度的县试,即将开场。
徐夫子对陈耀祖、王富贵等五名准考生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不仅课业上加码,更将科举中的诸多门道、规矩乃至险恶之处,一一剖析明白。
“科举一途,不仅是学问的较量,更是心性与运道的试炼。”
徐夫子神色凝重,“考场之内,笔墨文章定高下;考场之外,人心鬼蜮暗藏刀。
夹带、诬告、顶替、泄题…诸般手段,防不胜防。尔等务必谨言慎行,事事留心,万不可授人以柄。”
他尤其强调了“认保”的重要性。
童生试需由本县一名禀生作保,确保考生身家清白、无冒名顶替等弊情。
若非徐夫子自身就是合乎资格的禀生,他们每人还需额外花费五两银子去请托他人。
这份恩情,弟子们都铭记于心。
二月十六,县试报名之日。
清丰县衙礼房外早已排起长队,人头攒动,喧嚣鼎沸。
今年本县报名应试者竟有八百之众,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