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大起义(2 / 2)

他举起手杖,指向广场上空飘扬的新旗帜,用尽全身力气,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塔拉哈西,也仿佛响彻了整个佛罗里达:

“佛罗里达的儿女们!被压迫的兄弟姐妹们!”

他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颤抖,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看看这面旗帜!看看这被我们鲜血染红的土地!看看你们身边,这些和你一样,为了自由而战的勇士!”

“一年!整整一年!我们在黑暗的地狱里挣扎!在鞭子和刺刀下呻吟!在集中营的铁丝网后绝望!但是!我们没有屈服!我们没有灭亡!”

“今天!就在这里!在这座曾经被暴政玷污的市政厅前!我!威廉·爱德华·伯格哈特·杜波伊斯!代表佛罗里达州所有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庄严宣告——”

他停顿了一下,胸膛剧烈起伏,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是喜悦的泪水,是胜利的泪水!

“佛罗里达——自由了!”

“从此刻起!奴隶制永远废除!强制劳动永远废除!种族隔离和歧视永远废除!所有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被我们亲手砸碎了!”

“这片阳光之州!这片流淌着我们祖先血泪的土地!从今天开始!真正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属于黑人!属于墨西哥裔!属于犹太人!属于所有为自由而战、为尊严而生的劳动者!”

“自由万岁!佛罗里达人民万岁!世界被压迫民族大团结万岁!”

“万岁——!!!” 广场上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声浪直冲云霄,震得市政厅的玻璃窗嗡嗡作响!

人们泪流满面,相互拥抱,挥舞着简陋的武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自由的泪水混合着硝烟和尘土,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被奴役了一年的佛罗里达,在这一刻,浴火重生!

同一天,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前线,赤卫军指挥部。

激烈的巷战还在继续,枪炮声在远处轰鸣。伊莎贝拉和麦克刚从前线下来,满身硝烟尘土,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他们正在临时指挥所里研究最新的敌情通报。

突然,桌上的野战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不是通常的加密线路铃声,而是外线!

伊莎贝拉和麦克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麦克迅速拿起话筒:“这里是赤卫军第七师三十五团!麦克·斯皮尔德!”

话筒里传来一阵电流噪音,接着,一个熟悉而苍老、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的声音响起:

“麦克?是麦克吗?还有……伊莎贝拉在吗?我是杜波伊斯!威廉·杜波伊斯!”

“老师?!”麦克和伊莎贝拉同时惊呼出声!伊莎贝拉立刻凑近话筒。

“老师!是您!您在哪里?塔拉哈西怎么样?起义……”伊莎贝拉的声音带着急切和难以置信的激动。

“成功了!孩子们!成功了!”杜波伊斯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仿佛年轻了十岁,“佛罗里达!自由了!塔拉哈西!在我们手里!整个佛罗里达!都在人民的手里了!银衫蛆虫!被我们赶下海了!”

“太好了!老师!太好了!”伊莎贝拉激动得声音发颤,天蓝色的眼眸瞬间蒙上一层水雾。

麦克也用力握紧了拳头,它的眼睛里闪烁着狂喜的光芒!他们知道起义在准备,但没想到如此迅速,如此成功!

“这都是您的功劳!老师!您领导了这一切!”麦克由衷地说道。

“不!是人民的功劳!是千千万万被压迫者的功劳!”杜波伊斯的声音带着自豪,“我只是……点燃了那根早就该点燃的火柴!”

电话那头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零星的枪声(庆祝的枪声),背景嘈杂而热烈。

杜波伊斯似乎被这气氛感染,声音更加洪亮:“麦克!伊莎贝拉!蒙哥马利怎么样了?你们还在打?让迈克尔那小子接电话!他是不是又冲在最前面了?让他小心点!别像当年在塔拉哈西那样莽撞!告诉他,他的杜波伊斯叔叔想他了!”

“迈克尔……”

话筒这头,热烈的气氛瞬间凝固了。伊莎贝拉和麦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沉重和悲伤。

“老师……”伊莎贝拉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迈克尔……他……他不在蒙哥马利……”

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杜波伊斯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伊莎贝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静下来,但那份沉重却无法掩饰:“老师……1932年……我们三个从塔拉哈西出发去芝加哥……在路上……遇到了银衫军的追捕……迈克尔……他为了掩护我和麦克……他……”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他的双腿……被银衫军的子弹打中了……脊椎也受了伤……他……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背景远处模糊的欢呼声,显得格外刺耳。

伊莎贝拉和麦克屏住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能想象到电话那头老人此刻的心情。

不知过了多久,杜波伊斯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

那声音低沉了许多,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悲伤,有震惊,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骄傲的沉重和释然:

“哈……好小子……”老人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却又仿佛带着笑意,“我就说他像我……哈哈哈哈……好啊,好啊!”

电话两端,再次陷入沉默。

但这一次的沉默,不再沉重,而是充满了对牺牲的理解,对传承的认同,以及对革命道路上那些无法避免的伤痛与代价的、最深沉的祭奠。

佛罗里达的自由曙光,蒙哥马利的硝烟炮火,在这一刻,被一条无形的、名为“同志”与“牺牲”的纽带,紧紧连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