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念一想,宜修是她亲手扶上后位的,是乌拉那拉氏的根基。若此刻让她倒了,后宫岂不是要被年世兰和甄嬛那群狐媚子搅翻天?皇帝本就对乌拉那拉氏心存芥蒂,再出这桩事,家族颜面何在?
太后深吸一口气,缓缓放下茶盏,茶盖与杯沿碰撞出清脆一响,瞬间让殿内的喧闹静了几分。她扶着李嬷嬷的手慢慢坐直身子,声音带着老佛爷特有的威严,不高不低却字字有力:“绣夏是皇后身边的人,手脚不干净也未可知。但皇后掌管六宫,日理万机,断不会纵容底下人做这等糊涂事。”
说着,她瞥了眼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绣夏,语气冷硬如铁:“看来是这奴才自己贪生怕死,想攀咬主子求活路。李嬷嬷,把她拖下去,交给慎刑司好好审审,看看是谁在背后主使,竟敢在宫里兴风作浪,还敢污蔑皇后与华妃!”
一句话,既干干净净摘清了宜修,又给了年世兰台阶,更巧妙地把祸水引向了“背后主使”。宜修闻言,悄悄松了口气,额头抵得更低,掩去眸中的复杂。而太后望着殿中明争暗斗的景象,眼底掠过一丝疲惫——这后宫,终究是不能少了乌拉那拉氏的人镇着。
绣夏被拖出去时的哭喊像破了的风箱,一声声撞在殿梁上,又碎在宜修脚边。她垂着眼,长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翳,恰好遮住了眸底一闪而过的惊惧——那是与自己同进同出十数年的人,此刻却像块破布般被拖拽,嘴里还含糊地喊着“娘娘救我”。
指尖在袖中蜷缩起来,掐得皮肉生疼。有那么一瞬,她几乎要抬头看向太后求情,可转念又死死按住了那点冲动。不忍?在这深宫里,不忍是最无用的东西。绣夏知道得太多,留着便是定时炸弹,太后此举,既是护她,也是除弊。
待殿外的哭喊声渐渐远了,她才缓缓抬起头,脸上已寻不到半分波澜。目光平静地迎向太后,甚至还微微颔首,像是在赞同方才的处置。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弧度里藏着笃定——太后不会让乌拉那拉氏的荣光折在她手里,就像当年护着她登上后位一样,今日,也定会为她扫平这碍眼的尘埃。
只是垂下眼帘的刹那,那抹平静终于裂开一丝缝,映出心底深处的寒凉。这宫里的路,每一步都踩着旁人的骨血,她既已走到这里,便只能接着走下去,哪怕脚下的路越来越冷,越来越硬。
年世兰挨着皇帝坐在寿康宫的紫檀木椅上,一身榴红撒花宫装衬得她肤白胜雪,指尖却无意识地抠着椅边的雕花。绣夏的哭喊像针似的扎过来时,她先不动声色地瞟了眼身旁皇帝的侧脸,见他眉头微蹙却未作声,便又将目光转向宜修。
心里头早把宜修骂了千百遍,面上却端得滴水不漏。她瞥一眼宜修那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模样,又扫过太后稳坐如山的姿态,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老狐狸护短护得紧,只要她一日不闭眼,宜修这后位就一日坐得稳当。
白费了些功夫搜集绣夏的把柄,原想借着这由头扒掉宜修一层皮,没承想还是让太后轻描淡写地压了下去。年世兰暗自磨牙,指甲几乎要嵌进椅木里,却也只能强行压下那股子火。罢了,来日方长,宜修这朵看似温润的白莲花,总有露出黑心的那天。她端起茶盏抿了口,茶气氤氲中,眼底的狠厉藏得越发深了。
年世兰指尖深深掐进掌心,锐痛让她的思绪愈发清明。从前瞧着赵成松在御膳房里左右逢源、打点周全,便留了几分笼络之心,只当是培植个日后能用的眼线,却没料到,这奴才竟是条养不熟的白眼狼,不知何时已悄无声息归顺了宜修,如今反成了刺向自己心口的一把淬毒利刃。
她斜睨着皇帝身侧那抹明黄,嘴角噙着一抹冰冷的弧度。宜修这步棋走得当真隐蔽毒辣,借一个御膳房总管的贱命作筏子,既想不动声色扳倒自己,又能将自身摘得干干净净,半点不沾血腥——这深宫里的阴私算计、借刀杀人的手段,她倒是学了个十成十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