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薛夫人携女进宫告状(2 / 2)

寿康宫内,宜修正陪太后说话。太后靠在引枕上,手里捻着佛珠,听宜修说些宫宴的琐碎事,正点头间,竹息掀帘进来:“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沛国公府薛夫人带着孟侧福晋求见。”

太后和宜修对视一眼,太后道:“让她们进来。”

薛夫人携着孟静娴进来,先给太后和宜修请了安。薛夫人虽急着说事,面上仍端着诰命夫人的体面,福身时规规矩矩;孟静娴则眼圈发红,垂着头站在一旁,肩膀微微颤抖,瞧着格外可怜。

寒暄了两句,宜修先开了口,语气温和:“薛夫人难得入宫,今日怎么得空了?”

薛夫人这才撩起帕子拭了拭眼角,强笑道:“原是不该来打扰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静养的,只是……只是小女在果郡王府受了些委屈,想着太后娘娘素来疼她,才斗胆来诉诉苦。”说着便把浣碧如何得宠、果郡王如何偏护、甚至要封浣碧为侧福晋、将孟静娴送回府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只隐去孟静娴拔簪抵喉的疯态,多添了几分浣碧“狐媚惑主”的细节,说得声泪俱下。

太后听完,忙招手让孟静娴到床前,伸手握住她的手——那手冰凉,指尖还带着前日被墨锭砸出的红痕。太后叹了口气,语气疼惜:“我的儿,这些天真是委屈你了。果郡王也是,怎么能让一个侍妾爬到正头侧福晋头上?”

宜修在旁也皱起眉,语气带着几分义愤:“皇额娘说得是。一个侍妾,不好好安分守己,竟学那些下三滥的本事笼络王爷,如今还敢踩到侧福晋头上,真是无耻!”她顿了顿,又道,“孟侧福晋是您看着长大的,又是沛国公府的嫡女,身份尊贵,哪里受过这等轻慢?果郡王此举,未免太不懂规矩了。”

孟静娴被两人一劝,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抽噎着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不是儿媳争风吃醋,只是那浣碧……她原是甄贵人的丫鬟,如今这般得意,倒像是咱们王府容不下她似的……”

这话悄悄递了个话头——浣碧是甄嬛的人。太后捻佛珠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宜修看在眼里,心里暗笑——薛夫人母女虽蠢,倒也懂得往甄嬛身上引,这倒省了她的事。

此时窗外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橘红的霞光漫过窗棂,落在金砖地上,像谁打翻了砚台,晕开一片散不开的墨痕。太后捻着佛珠的手指停了停,指腹反复摩挲着温润的珠体,殿内静得只闻孟静娴低低的抽噎声。

半晌,她才抬眼看向薛夫人,目光扫过一旁垂泪的孟静娴,终是轻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沉缓:“浣碧原是甄贵人身边的人?”

薛夫人忙不迭点头,语气里添了几分急切:“正是!从前在甄贵人宫里当差,后来不知怎的就跟去了果郡王府,还得了王爷青眼,如今竟连侧福晋都不放在眼里了!”

太后“嗯”了一声,指尖重新捻动佛珠,却没再接话,只对侍立一旁的竹息道:“去翠扶楼一趟,把甄贵人请过来,就说我这儿有话要问她。”

竹息躬身应了声“是”,转身轻步退了出去,锦缎裙摆扫过地面,没带出半分声响。

宜修端起茶盏,指尖捏着描金盏沿,轻轻抿了口温茶。眼角余光里,薛夫人眼底正悄悄漾开喜色,那点得意藏都藏不住——她定是以为太后要为她做主,要拿甄嬛开刀了。宜修心里暗自冷笑,垂眸掩去眼底的讥诮:太后哪里是要帮沛国公府?不过是借着浣碧的由头,把甄嬛拉进来掂量掂量罢了。

沛国公府攀着隆科多,是太后从前倚重的势力,如今却闹得这般难看;甄嬛虽失了势,可毕竟是皇上从前放在心尖上宠过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两边都不是能轻易动的,太后这是要借甄嬛的话头,探探果郡王的心思,也看看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窗外的霞光渐渐淡了,暮云拢住最后一点金光,殿内的光线也暗了下来。孟静娴还在低低地哭,薛夫人时不时递个帕子,眼角却总往太后那边瞟。宜修捧着茶盏,只作不知,静静等着甄嬛来——这场戏,少了她,可就没那么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