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的香港,海风带着咸湿的凉意,穿透港交所演讲大厅的落地玻璃,拂动着前排嘉宾的衣角。陈启棠身着深灰色定制西装,胸前口袋里露出半截米白色手帕,与他手中攥着的那张泛黄字条形成鲜明对比。字条被塑封在透明保护膜里,边角因常年摩挲略显毛糙,上面“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八个钢笔字,是1997年那位破产老友留下的最后箴言。
演讲台上,陈启棠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厅。台下坐满了香港金融机构的投资人、地产行业的大佬,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份内地房企债务报告,扉页上“负债率均值75%”的字样格外刺眼。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我那位老友,手握三块黄金地段的地皮,负债率90%,坚信政策会托底,拒不减持。”陈启棠缓缓展开手中的字条,让全场都能看清上面的字迹,“结果呢?资金链断裂,地皮被银行拍卖,最后只留下这张字条,和一屁股还不清的债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听众:“如今的内地房地产市场,和1997年何其相似?高杠杆拿地,靠信托、美元债续命,负债率远超安全线,却还在喊着‘政策托底,房价永远涨’。”
话音刚落,台下有人窃窃私语。一位来自内地的房企高管站起身,语气带着不服:“陈先生,内地市场体量巨大,政策调控能力远超当年,高杠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您是不是过于保守了?”
“保守?”陈启棠轻笑一声,抬手示意工作人员播放宏图地产的债务公告。屏幕上瞬间跳出红色加粗的标题:“宏图地产10亿美元债违约,累计负债超120亿,实控人失联”。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空调的送风声在空气中流动。
“就在昨天,宏图地产美元债违约,负债120亿,老板跑路。”陈启棠的声音沉了下来,“这家公司,去年还在喊着‘三年进全国20’,负债率93%,靠七笔信托、两笔美元债撑着规模。现在呢?项目停工,业主维权,供应商讨薪,留下一个烂摊子。”
他再次举起那张字条:“1997年,也有人说‘政策托底’;2014年,还是有人说‘政策托底’。可历史不会说谎,杠杆堆起来的繁荣,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退就会崩塌。这张字条,第一次验证是鑫源地产破产,今天,是宏图地产违约。我敢断言,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陈启棠的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稀疏却沉重的掌声。不少机构投资人当场拿出手机,给下属发消息:“立刻减持内地高杠杆房企股票,优先清仓负债率超80%的标的”。香港最大的几家基金公司,当天下午就调整了投资组合,内地房企股票遭大规模抛售。
消息像野火一样传到内地,A股地产板块应声大跌,鼎盛集团的股价首当其冲。
地级市鼎盛总部28楼,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林晟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前,盯着屏幕上不断下跌的红色数字,脸色惨白如纸。鼎盛股价从开盘的18元,一路跌破15元,跌幅直奔20%,市值蒸发近20亿。
“林总,不好了!”证券部经理满头大汗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份减持公告,“香港的几家机构都在抛售我们的股票,还有三家公募基金也发了减持计划,再这样下去,股价要跌破10元了!”
林晟猛地转过身,一把夺过公告,狠狠摔在地上:“慌什么!不就是几家机构减持吗?我们是上市公司,有百亿市值,还怕撑不住?”
话虽如此,他的手指却在微微颤抖。他知道,鼎盛的股价本就靠虚增的营收撑着,如今遭遇机构抛售,一旦股价跌破发行价,不仅会引发投资者恐慌,还可能触发信托合同里的“股价预警条款”,信托公司随时可能要求提前还款。
“立刻发布公告,说公司将增持1亿股票,维稳股价!”林晟咬着牙说,眼神里满是疯狂。
“1亿?”证券部经理愣住了,“林总,公司账上的可用资金不多了,之前挪用2亿还信托,现在又要拿出1亿增持,资金链会更紧张的。”
“我不管!”林晟嘶吼道,“必须稳住股价!要是股价跌穿发行价,我们就完了!资金的事,我来想办法!”
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动用员工持股计划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