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基石”蓝图与理念的岔路
父亲日志中那句关于“归墟”是另一种“秩序”的警告,如同幽灵般萦绕在林晓月心头。她开始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度,投入对父母遗留的“基石”项目草案的研究中,试图从中找到对抗“星”那极端理念的线索。
越是深入研究,她越是感到一种震撼。父母构想的“基石”,并非一个简单的防御网络,而是一个宏大的、旨在促进不同意识形态共生共荣的“生态框架”。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意识“土壤”,允许各种形式的智慧在其中自由生长、互动、演化,通过多样性本身来获得稳固与韧性。其核心是“引导”与“包容”,而非“控制”与“统一”。
然而,当她将这份蓝图与顾云深近年来实际推动的、更侧重于集中管理和高效防御的“守护者”AI体系进行比对时,发现了两者之间微妙而显着的分歧。
“云深,”在一次关于“基石”下一代架构的高层研讨后,林晓月忍不住在办公室里提出了疑问,“你看这里,关于节点自治和意识流自然演化的部分,在你目前的方案里被大幅削弱了,代之以更中心化的决策算法。为什么?”
顾云深站在星图前,背影挺拔,声音冷静而理性:“晓月,理想化的生态模型需要时间,也需要所有参与者具备极高的共识和自律。我们面对的现实是,‘星耀会’及其代表的‘绝对秩序’威胁迫在眉睫,宇宙中也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恶意。‘守护者’模型能在最短时间内整合资源,形成最有效的防御力量。效率和安全,是当前的第一考量。”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她:“我们不能把文明的安全,寄托在所有意识都善良且明智的理想假设上。历史的教训还不够多吗?”
林晓月走到他身边,指着蓝图上一处关于“群体智慧涌现”的注释:“我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为了对抗一种‘僵化的秩序’,而亲手打造另一个虽然高效、却同样压抑个体性和创造力的‘控制核心’,那我们和‘星’又有什么区别?我们守护的,究竟是人类文明本身,还是一个被我们修剪得‘安全’的文明盆景?”
这是他们首次在核心理念上产生如此清晰的分歧。空气仿佛凝滞,只有晓辰在地毯上摆弄积木发出的轻微声响。
中节:暗处的獠牙与“纯净派”的骚动
就在林晓月与顾云深因理念差异而陷入微妙僵局时,阴影中的敌人并未闲着。
首先发难的,竟是地球内部的“纯净派”。得到了某些隐秘势力的支持和煽动,他们在全球多个主要城市策划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反对“晓光”网络的“意识侵蚀”,反对与“非我族类”的外星文明接触,口号极端而充满煽动性。
更棘手的是,他们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并扭曲了部分星海联盟交流会的内部信息(尤其是“逻辑核心”对人类“非理性”的质疑),断章取义地在网络中散布,试图制造恐慌和对林晓月等人决策能力的怀疑。
“看看!连高等外星文明都认为我们的情感是低效的、是危险的!”
“‘晓光’网络正在把我们变成怪物!变成外星人的实验品!”
“林晓月为了她的星际野心,正在出卖人类的独特性!”
这些言论在某些人群中引起了共鸣,社会情绪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几乎同时,星寰研究院的月球观测站和几处深空监测点,都捕捉到了来源不明、极其隐蔽的意识探测波动。这些波动巧妙地绕开了“晓光”网络的主要防御节点,目标直指与“钥匙”和“摇篮”连接最深的几个核心区域,其中一次,甚至试图轻柔地“触碰”正在星耀乐园里玩耍的顾晓辰的意识外围,如同黑暗中悄然伸出的触手。
尽管这些探测都被“摇篮”增强后的屏障和顾云深布置的防御体系及时阻断,但其精准性和隐蔽性,都指向了一个拥有极高技术能力、且对人类内部情况十分了解的对手。
“是‘星耀会’,”顾云深在紧急安全会议上断定,脸色冷峻,“他们在试探,也在利用内部矛盾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赵小暖气呼呼地挥舞着拳头:“这帮缩头乌龟!有本事正面来刚啊!玩阴的!”
老周则忧心忡忡:“我们的内部网络必须再次升级,尤其是心理防护层面,这种舆论战太恶心人了。”
林晓月看着光屏上“纯净派”喧嚣的场面和那份被扭曲的星海联盟报告,眼神锐利。外部压力与内部纷争同时袭来,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