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枢纽信息大厅的喧嚣,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汐,冲刷着每一个角落。墨尘端坐在异常报告处理台前,指尖在光幕上划过,将一条条来自中转仓库的报告分类归档。他的动作依旧精准、高效,但内心却如同风暴中的深海,激流暗涌。
天蓬元帅布下的“无影符文”之网,如同一柄悬顶之剑,粉碎了他最初针对“待处理区”和“高流转区”的行动构想。然而,这柄剑也迫使他将目光投向了他之前可能忽略的角落——那些看似管理规范、问题较少的区域。丙字一区,“标准仙纹钢锭”存储区,就是他在报告洪流中捕捉到的新目标。
“标准件”区域的潜力
墨尘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并重点分析所有来自丙字一区的报告。他发现:
1.
问题类型单一: 主要集中在“外包装符箓失效”、“轻微氧化”、“标签磨损”等常见损耗上,极少出现数量不符或严重损坏的报告。这说明该区域管理相对规范,物资流转记录清晰。
2.
处理流程固定: 问题报告的处理流程高度标准化:登记→通知仓库记录员现场确认→记录员签署处理意见→归档。流程僵化,缺乏灵活性。
3.
记录员固定: 大部分报告的最终处理人,都指向一个名字——李魁仙官。他是丙字一区的专职记录员。
4.
关注度低: 相较于问题频发的“待处理区”,丙字一区的报告很少引起上级重视,处理速度也相对较慢(因为优先级低)。
这些特点,在墨尘眼中,恰恰是“漏洞”的温床!
?
管理规范意味着思维定式: 李魁仙官长期处理单一类型问题,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式,对“规则内”的意外缺乏警惕。
?
流程僵化意味着可预测: 固定的处理流程,意味着墨尘可以精确预测李魁的行动轨迹和反应时间。
?
记录员固定意味着目标明确: 李魁就是触发“权限继承”的完美目标!
?
关注度低意味着风险可控: 即使出现小问题,也不太可能立刻引起高层警觉。
目标锁定:李魁仙官
墨尘立刻将情报收集的重心转向李魁仙官。他利用处理报告的权限,不动声色地调阅了李魁经手的所有报告历史记录(公开可查部分),分析其处理习惯、响应速度、工作时段偏好(比如是否喜欢在某个固定时间处理报告)。
同时,他通过云逸,尝试从外围打听关于李魁的零星信息:
?
“哎,柳姐姐,丙字一区那个李魁仙官,好像每次处理报告都挺慢的?是不是很忙啊?”云逸在交记录时,“随口”抱怨了一句。
?
“李魁?”柳仙娥撇撇嘴,“他啊,出了名的‘稳当’!做事一板一眼,报告都要反复核对好几遍才签字,能不慢嘛!不过人倒是不错,就是有点轴。”
“稳当”、“一板一眼”、“轴”——这些信息印证了墨尘的分析。李魁是个严格遵守规则、甚至有些刻板的仙官,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可以利用的弱点——他很难灵活应对规则外的“紧急情况”。
“规则内”的触发机制
目标锁定,接下来就是设计触发“紧急情况”的机制。墨尘否决了直接伪造报告或制造物理事故的高风险方案。他需要一个完全在规则框架内、不留任何痕迹的“意外”。
他的目光落在了丙字一区最常见的报告类型上——“外包装符箓失效”和“轻微氧化”。
灵感闪现!
《天河枢纽物资仓储管理细则》补充条例(汛期适用):
“为确保物资安全,入库‘标准仙纹钢锭’(丙字序列)外包装防护符箓,需确保其‘聚灵’、‘防潮’、‘固形’三系符纹完整有效。若单系符纹失效超过十二时辰,或双系符纹同时失效,需立即启动‘紧急防护预案’,由当值记录员现场确认后,重新施加完整防护符阵,并登记备案。若三系符纹同时失效,则视为‘中度风险’,需记录员现场确认后,立即隔离该批次物资,并上报调度主官。”
这条规则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汛期高压下,执行层面可能存在变形。关键在于“符纹失效”的判定标准!
墨尘深入研究“标准仙纹钢锭”外包装符箓的构造原理。他发现,这种符箓由三组基础符纹嵌套而成,相互关联。其中,“聚灵”符纹是核心,负责维持符箓整体能量;“防潮”和“固形”符纹依赖“聚灵”符纹供能。理论上,“聚灵”符纹失效,必然导致“防潮”和“固形”符纹失效。但规则却将“单系失效”和“双系失效”分开处理,并且没有明确说明“聚灵”符纹失效是否等同于“三系同时失效”!
这是一个规则表述上的模糊地带!一个可以被利用的“灰色区域”!
计划的核心:利用规则模糊性制造“紧急情况”
墨尘的计划如下:
1.
选择目标物资: 在丙字一区,锁定一批即将在关键时间点(如巡天镜维护窗口前)入库或周转的“标准仙纹钢锭”。这批物资的外包装符箓必须是完好的。
2.
制造“符纹失效”假象(非物理破坏): 墨尘无法直接破坏符箓,但他可以利用信息流!他需要伪造一条来自仓库内部的“异常报告”,报告内容为:“丙字一区,货架编号零贰,入库批次‘bGt-775’,外包装符箓检测显示‘聚灵’符纹能量波动异常,疑似间歇性失效(注:非完全失效),‘防潮’、‘固形’符纹目前正常。申请记录员现场核查。”
?
关键点: 报告只声称“聚灵”符纹“疑似间歇性失效”,而非完全失效。这符合规则中“单系符纹失效”的描述,但触发了“需立即启动紧急防护预案”的条件!同时,报告明确说明“防潮”、“固形”符纹正常,避免了直接触发“三系失效”的中度风险。
?
模糊性利用: 规则没有明确“疑似间歇性失效”是否等同于“失效”,也没有规定核查的紧急程度。但在“紧急防护预案”的语境下,仓库方(尤其是李魁这种刻板的记录员)必然会优先按规则执行——立刻现场核查!
3.
报告来源伪装: 报告来源伪装成仓库内部的“自动符箓监测仙器”。墨尘通过之前处理报告,熟悉了监测仙器的报告格式和能量波动特征。他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神识和对规则的深度理解,模拟一份极其逼真的“伪报告”,通过信息流混入正常的报告队列。报告的能量特征、格式、时间戳都将完美匹配。
4.
触发时机: 报告发送时间,必须精确卡在“巡天镜维护窗口”开启前一刻钟左右!此时,正是天河枢纽最繁忙、信息流最混乱的时段之一,一份来自仓库内部的“技术性”报告,混入其中不易被立刻甄别。同时,这个时间点,李魁仙官很可能正在处理其他事务,突然收到“紧急防护预案”触发报告,必然会被迫中断手头工作,立刻前往现场核查!
5.
制造“延迟”: 核查过程本身并不复杂,但墨尘需要李魁被“拖住”。他可以利用仓库内部环境——比如,让云逸在仓库外围制造一点小小的、合规的“混乱”(例如,利用幻声符模拟某个角落的轻微仙力波动,吸引附近守卫或仙工短暂注意),干扰李魁的核查过程,或者让他需要额外时间确认。目标是让李魁离开岗位的时间,恰好覆盖“巡天镜维护窗口”!
云逸的“烟雾弹”任务
墨尘将“制造延迟”的任务交给了云逸。
“云逸,我需要你在仓库外围,制造一个极其微小的、合规的‘干扰点’。目标是吸引丙字一区附近人员的短暂注意,拖延李魁核查时间约半刻钟。要求:不能触发任何警报!不能留下任何痕迹!不能超出志愿者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