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九霄漏洞指南 > 第18章 步步惊心——监控下的“踩点”

第18章 步步惊心——监控下的“踩点”(1 / 2)

墨尘的计划如同精密的齿轮,在脑海中无声运转。利用“权限继承”漏洞进入中转仓库的核心区域,这个构想大胆而精妙,但每一步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容不得半点差错。而云逸带回的关于“丙丁中转仓”平面图的碎片信息和“待处理残次品区”的情报,更是为这个计划注入了关键的燃料。

然而,墨尘深知,越是接近目标,危险系数就越高。天河枢纽不是后勤基地,这里是天蓬元帅亲自坐镇的要塞。任何异常的举动,都可能引来雷霆打击。他需要更精确的情报,更细致的“踩点”,来验证计划的可行性,并避开那些看不见的陷阱。

云逸的“眼线”与意外的发现

云逸牢记墨尘的叮嘱,对那个来自御兽监、似乎知道不少内情的仙童,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他不再主动搭话,但每次轮休或路过时,都会“不经意”地留意对方在做什么,和谁交谈。

几天下来,云逸还真有了些收获。他注意到,那个仙童似乎和天河枢纽内部一个负责灵兽饲料运输的仙工关系不错,两人常在休息区角落低声交谈。有一次,云逸假装在附近整理玉简,隐约听到仙童抱怨:“…表哥说仓库那边最近风声紧得很,巡逻队都换成了生面孔,连他们这些老搬运工都被盘问了好几次…好像是上面有大人物下来检查…”

风声紧?巡逻队换人?大人物检查?

云逸心中一凛,立刻将这个消息神念传音给墨尘。

墨尘眉头微蹙。这可不是好消息。巡逻队换人,意味着原有的巡逻规律可能被打乱,增加了行动的不确定性。而“大人物检查”,更是让人联想到天蓬元帅的幕僚团队!难道蓝色标记的“个人关注”已经升级了?还是说,这只是汛期常规的加强监管?

“继续留意,但不要打探。”墨尘冷静回复,“重点关注他提到的‘生面孔’巡逻队,观察他们的巡逻路线和换班时间是否与之前不同。”

“明白!”云逸打起十二分精神,利用轮休时间,装作在休息区看公告或者发呆,实则眼角的余光如同最灵敏的探针,扫视着大厅通往内部区域的通道口。

果然,他发现了几队从未见过的巡逻天兵。他们装备更精良,步伐更整齐,眼神锐利如鹰,巡视的频率和路线似乎也更为多变,不再遵循固定的模式。而且,他们每次经过通道口,都会用一种特殊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玉符扫视四周,似乎在探测着什么。

“墨哥!有情况!”云逸再次传音,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巡逻队确实换了!装备更好,眼神贼吓人!他们手里拿着个会发蓝光的玉符,到处扫!感觉…感觉像是在找什么东西!”

蓝光玉符?探测仙器?墨尘心中一沉。这绝不是常规巡逻配置!很可能是某种加强型的反隐或能量探测装置!是针对志愿者?还是…针对中转仓库区域?

“记住他们使用玉符的频率和重点扫描区域。”墨尘指令清晰,“另外,观察通道口守卫的盘查流程是否有变化。”

墨尘的“学术”试探与天蓬的警觉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也为了收集更多关于中转仓库的信息,墨尘决定进行一次“学术性”的试探。

他利用一次轮休时间,再次来到公共资料库(这次是以志愿者身份申请,理由更充分)。他没有再碰那些敏感的初建期档案,而是调阅了一份完全公开的、甚至有些过时的资料——《天河枢纽丙丁序列物资中转流程优化建议(历史讨论稿)》。

这份资料是多年前某位仙官提出的改进方案,因种种原因未被采纳,早已归档。内容主要讨论如何提高中转效率,涉及一些仓库内部流转的设想(如优化货位布局、调整叉车仙器路线等),但没有任何敏感信息。

墨尘坐在阅览区,神情专注地“研读”着这份资料,手中玉简不时记录着“心得”,看起来完全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志愿者在拓展业务知识。

然而,他的神念却如同无形的触手,悄然感知着周围。他敏锐地察觉到,在他调阅这份资料后不久,资料库的管理仙吏似乎多看了他几眼,甚至有一位高阶仙官模样的人,在不远处的书架后“随意”地翻阅着玉简,目光却若有若无地扫过他这边。

“果然被盯上了…”墨尘心中了然。蓝色标记的“个人关注”正在生效。天蓬元帅的幕僚团队,在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对天河枢纽相关信息的兴趣点。

他不动声色,继续“研读”了约半个时辰,然后才将资料归还,脸上带着一丝“收获颇丰”的满足感离开。整个过程,他表现得坦坦荡荡,毫无破绽。

“踩点”行动:规则内的极限试探

回到信息大厅,墨尘结合云逸的观察和自己的试探,对计划进行了紧急调整。直接靠近内部通道已不可行,风险太大。他需要更隐蔽、更“规则内”的方式来“踩点”。

他盯上了中转仓库对外信息交互的一个窗口——物资异常报告处理台。

这个处理台位于信息大厅一角,专门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中转仓库的各类异常报告,如物资损坏、数量不符、标签错误等。志愿者无权处理核心报告,但可以协助进行初步登记和分类。

墨尘主动向当值仙官申请,希望能参与这部分工作,理由是:“处理仙矿案时接触过类似问题,想多学习不同部门的异常处理流程,提升综合能力。”理由充分,态度诚恳,当值仙官正忙得焦头烂额,巴不得有人分担,便同意了。

于是,墨尘坐到了异常报告处理台前。他面前的光幕上,开始滚动出现来自中转仓库的各种报告:

?

“丙字三区,货架编号柒伍,入库仙晶矿碎块,标签破损,数量待核…”

?

“丁字五区,运输箱编号丙柒伍,箱体轻微变形,内装‘凝露草’部分压损,损耗预估一成…”

?

“待处理残次品区,编号戊玖叁批次,‘火铜精’边角料,实际重量比登记少五斤,原因不明…”

?

“高流转区,叉车仙器路径冲突,导致两箱‘星纹钢’标准件轻微剐蹭,已隔离待检…”

墨尘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快速处理着这些报告:登记、分类、按规则转发给对应负责人。他的动作高效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