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家里出了事?李卫国单脚支地。
哟,是王家三小子的师傅?
听说他师傅是七级焊工呢。
后生可畏啊!
议论声中,李卫国捋了捋衬衫袖口。
上个月他刚评上七级焊工,如今在特级车间已是技术骨干。
从学徒到七级工只用了几年光景,这晋升速度在厂里堪称传奇。
关于王学军家的情况,他略知一二:母亲双目失明,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个念小学的弟弟。
大姐已出嫁,二姐正谈对象。
在这孩子进厂前,全家生计都指望着父亲——早先拉黄包车,后来在工地做苦力。
从街坊们你一言我一语中,李卫国拼出了事情轮廓:王学军父亲在工地出事,左腿没保住。
工地赔了一百块,可失去劳动力的顶梁柱让这个家雪上加霜。
大女婿家不宽裕,二女儿没工作,养家重担全落在了刚参加工作的王学军肩上。
王家老三命苦哟。
眼看好日子要来了,偏摊上这事。
都是命数啊......
踩着叹息声,李卫国转去医院。
王家人都不在院里——大女儿回了婆家,小儿子放学直接去了医院。
病房里,护士指给他看靠窗的病床。
王长贵直挺挺躺着,被子下左腿的位置空荡荡的。
床尾坐着抹泪的老妇人,浑浊的泪珠从她枯井般的眼眶里不断涌出。
王学军的二姐王招娣和弟弟王学民也在病房里。
师傅,您怎么来了?见到李卫国突然出现,王学军显得很惊讶。
听说你家出了事,下班后去你家没找着人,打听后才知道在医院。
李卫国解释道。
王长贵夫妇和王家的几个孩子都认识李卫国,对他的到来十分感激。
作为师傅,李卫国一直很照顾王学军,传授了不少焊接技术。
王学军搬来凳子请师傅坐下,二姐王招娣则倒了杯热水递过来。
坐了一会儿,李卫国起身告辞,王学军坚持要送他出医院。
走出医院大门,李卫国掏出五十块钱塞给徒弟:先拿着应急,就当是师傅借你的。
另外,我会想办法帮你早点转正。
他用力拍了拍王学军的肩膀。
这五十块钱对王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让王学军感动的是转正的承诺——一旦成为正式焊工,收入就能大幅提升。
目送师傅骑车远去,王学军攥着钱,心里充满感激。
在轧钢厂,能遇到这样真心实意的师傅实属难得。
回到病房,父亲王长贵得知后连连感叹:老三啊,你真是拜了个好师傅!
母亲楚秀芳也嘱咐道:咱们一定要好好谢谢李师傅。
这笔钱确实缓解了王家的燃眉之急。
等李卫国回到四合院时,天色已晚。
今天怎么这么晚?妻子于莉关切地问。
徒弟王学军家出了点事,去看了看。
李卫国边脱外套边说。
得知王长贵因工伤截肢的消息,于莉吓了一跳。
失去一条腿意味着这个壮劳力再也干不了重活,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王学军肩上。
于莉热好留的饭菜,李卫国边吃边把借钱的事告诉了她。
于莉没有反对,反而叮嘱丈夫能帮就多帮衬些。
至于帮王学 ** 正的事情,基本没什么问题。
王学军本来也快到转正的时候了,再加上李卫国出面帮忙,厂里自然不会为难。
吃过晚饭,李卫国和于莉在院子里散步。
这年头没什么娱乐活动,大伙儿都习惯早睡。
……
第二天一早,李卫国到厂里就去找车间主任。
他和主任关系不错,直接提了王学 ** 正的事。
“没问题,今天就给他办。
”车间主任爽快答应。
王学军条件本来就不差,李卫国又开了口,主任自然愿意行个方便。
“改天请你喝酒。
”李卫国笑着说。
“那我可记着了。
”
回到工位后,王学军依旧给李卫国打下手。
还没到中午,厂里就宣布了王学 ** 正的消息。
转正后,王学军从学徒工升为一级焊工,基本工资二十五块五,加上补贴,每月能拿二十七块五。
“师傅,真是太感谢您了!”王学军激动地向李卫国道谢。
当年李卫国转正都没他这么顺利。
以王学军的技术,别说一级焊工,就算二级焊工的活儿也能轻松应对。
只要他肯努力,过几年升到五级焊工不成问题。
王学 ** 正的消息很快在厂里传开,连带着他父亲王长贵在工地出事截肢、李卫国借他五十块钱并帮他快速转正的事也传得沸沸扬扬。
不少学徒工眼红得不行,就连一些正式工也羡慕不已。
“王学军真是走运!”
“李师傅人真好,我要是有这样的师傅就好了。
”
“听说李师傅直接借了五十块钱呢!”
“要不是李师傅帮忙,王学军哪能这么快转正?”
……
一号车间的易中海也听说了这事。
他放下扳手,摘掉手套,擦了擦额头的汗。
“李卫国比傻柱靠谱多了,也更有出息。
”易中海心里琢磨着。
他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让李卫国给自己养老。
虽然现在两人的关系不怎么样,但他还是想争取一下。
另一边,秦淮茹正心不在焉地磨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