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战双线(2 / 2)

裴仲堪整了整儒衫,袖中还揣着李昭亲笔写的手谕。

他记得昨夜陛下沉声说:河北不稳,朕要的不是粮,是人心。此刻望着城楼下缩着脖子的百姓,他突然懂了——那些写在黄榜上的字,得先刻进人心里。

刺史府的花厅里,十二位豪族家主分坐两厢。

为首的崔老员外捻着花白胡子:裴大人,不是老朽不愿助粮,实在是今秋蝗灾......

崔翁。裴仲堪打断他,从袖中抽出一卷《河北灾异录》,今秋蝗灾,波及赵州、邢州,定州却是风调雨顺。他翻开书页,七月十五,定州收麦十五万石;八月中秋,粟米进仓八万石——这些,可都是贵府的账册。

崔老员外的脸刷地白了。

崔翁可知,陛下为何派我来?裴仲堪向前一步,因为陛下说,定州的豪族,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声音陡然拔高,当年安史之乱,河北百姓捐粮十万石助郭子仪平叛;如今陛下要止乱世,尔等却连三十万石粮草都舍不得?

厅内静得能听见炭盆里的爆响。

裴大人。西首的李员外突然起身,李某愿捐粮五万石。

张某捐三万!

王某捐两万!

裴仲堪望着一个个起身的身影,眼眶微热。

他想起昨夜李昭在御案前写手谕时,笔尖停顿了三次——这位总说帝王不诉辛苦的陛下,原来也会为三十万石粮草辗转难眠。

祭天那日,南郊的祭坛被积雪映得发白。

李昭身着衮冕,玉圭上的谷纹硌得掌心生疼。

他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百姓,突然想起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的后周祭天玉册,字迹模糊得像团雾。

此刻他站在这里,倒成了史书里的字迹。

皇天在上!他的声音穿透晨雾,李昭代万民请命——若能止干戈、复田桑,昭愿以一身代万民苦!

风突然转了方向,吹得幡旗猎猎作响。

不知谁喊了声,众人抬头,就见东方天际漫开一片金红,像泼了满天空的蜜。

陛下神武!

天佑圣主!

呼声如潮,震得祭坛下的青铜鼎嗡嗡作响。

李昭望着台下跪伏的人群,突然想起前世课堂上学生问的:老师,您说五代的皇帝,真有想过百姓吗?

此刻他知道了——有的,至少他是。

杨令修来请战时,铠甲上还沾着晨露。

他跪在金阶下,甲叶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末将曾随韩建忠反叛,负罪于先帝。

今愿以五百亲兵为先锋,誓扫南方叛贼!

李昭走下御阶,亲手扶他起来。

杨令修的铠甲带着寒气,透过锦袍渗进他掌心。卿之心意,朕已尽知。他解下腰间的虎符,此战若胜,应州刺史之位,留与卿。

杨令修的眼眶红了:末将必不负陛下!

出征的号角在午门响起时,李昭站在城楼目送。

杨令修的马队像把银剑,劈开晨雾向南而去。

他摸着案头那封刚送来的密信,封泥上的契丹狼头印还带着体温——耶律倍再次遣使,欲求见陛下,言有大事相告。

深夜,紫宸殿的烛火跳了跳。

李昭独坐案前,望着窗外的星幕。

岁星仍逆着轨道移动,像颗未落下的棋子。

他想起前世读《辽史》时,耶律倍后来投了后唐,可此刻这密信......

陛下,司天监报,幽州方向星象有异。小黄门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李昭抬眼,就见银河倒悬,幽州的方向,有颗星子忽明忽暗,像在说些他听不懂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