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 > 第94章 观星院初设,江南士林震动

第94章 观星院初设,江南士林震动(2 / 2)

杨公旧部在扬州还有三千人。一个络腮胡的汉子压低声音,只要我们举旗,他们肯定响应。

那李昭刚占寿州半年,根基不稳!

陈陶抹了把嘴角的酒渍。

他想起李昭颁布的均田令,把他家的五百亩良田分了两百亩给流民;想起前日在市集,有老农举着李王万岁的木牌——这些泥腿子,也配喊?

后日夜里三更,从西门进。他拍碎酒坛,我这里有州府的布防图,徐温那老匹夫把精兵都派去淝水了,城里只有八百守军。

话音未落,庙门地被撞开。

十几个持矛的士兵冲进来,为首的牙将甩着锁链:陈陶,徐大人早说了,你这酒坛声传半条街,当我们是聋子?

陈陶想跑,却被士兵按在地上。

他望着头顶的蛛网,突然想起李昭在庆功宴上的话:旧族若肯归附,某既往不咎。当时他冷笑,如今才知那话里的刀——徐温的耳目,比杨行密的巡军还利三分。

审案厅的烛火跳了跳。

李昭望着堂下被捆成粽子的陈陶,后者还在骂:你不过是个观星的妖道!

我陈家世代簪缨,岂会向你低头?

拖下去,削去爵位。李昭放下茶盏,送他去城南别院,每日供三餐,准他读书——但不许见客。

堂下的老吏愣住:大王,不杀?

杀他容易。李昭起身走向窗边,望着远处的观星台,可江南有多少像陈陶这样的旧族?

杀一个,他们藏十个;放一个,他们反而要猜——李昭的刀,什么时候落?

老吏恍然大悟,躬身退下。

李昭望着陈陶被拖走时涨红的脸,想起前世史书中的血流成河——他要的不是杀尽旧族,是让他们明白,这天下的棋盘,该换执子的人了。

三日后,观星院的朱漆大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陆希声站在台阶上,望着三百多个举着名帖的士人——有白须的老儒,有束发的少年,甚至还有两个穿着葛布短衣的农家子。

今日开讲第一课——他展开李昭亲拟的课表,《汉书·食货志》,结合寿州的均田令讲。

人群中爆发出议论。

一个穿青衫的书生挤到前面:陆学士,某是润州来的,听说观星院考中者可任县尉?

不止县尉。李昭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

他穿着玄色常服,没有冠冕,倒像个游学的夫子,今年秋试,前五十名直接补入州府户曹、兵曹,管的是真金白银、真刀真枪的事。

场中瞬间安静。

几个老儒对视一眼,突然跪下行礼:愿为大王效死!

日头偏西时,人群渐渐散去。

李昭站在观星院的碑前,看陆希声带着学生擦拭浑天仪。

苏慕烟从街角转出来,手里攥着张纸:沈姐姐说,女塾下月开馆,头批收二百个女娃。

李昭接过纸,见上面写着女塾课程:晨读《孝经》《诗经》,午习算术、女红,暮讲古今贤女事,最后还画了朵歪歪扭扭的莲花,她倒留了心思。

两人正说着,守城的老兵匆匆跑来:大王,西市有个扬州来的货郎,说要找卖茶的老周。

小的查了他的货单,里面有包蜡封的信。

李昭接过信,拆开看了两行,抬眼时目光微冷。

苏慕烟凑过去,见上面写着寿州新立观星院,收士逾三百,李昭意图甚远,末尾盖着字印。

高郁的人。李昭把信投入火盆,望着灰烬里跳动的火星,有意思。

夜色渐浓时,寿州西市的茶棚里,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喝完最后一盏茶。

他摸出几文钱丢在桌上,扛起货担往城门走。

月光照在他腰间的铜铃上,发出细碎的响——那是潭州商队特有的标记。

城楼上的守军打了个哈欠,没注意到他走过吊桥时,从怀里摸出个小竹筒,迅速塞进路边的树洞里。

风卷着落叶掠过,把竹筒盖得严严实实。

而在三十里外的山坳里,一个戴斗笠的身影正盯着寿州城的灯火。

他摸了摸怀里的密信,嘴角勾起一丝笑——高大人要的情报,明日就能送到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