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豪族暗潮涌动(2 / 2)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们压抑已久的希望瞬间被点燃,纷纷围拢过来,眼中爆发出炙热的光彩。

苏慕烟的安抚,如同一剂强心针,为新政打下了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然而,李昭的手段,从来不止怀柔一种。

刺史府内,郭崇韬一身戎装,面色冷峻地向李昭汇报:“主公,已查明,张仲达等豪族正在暗中串联,囤积粮食,并派人四处散播谣言,意图不轨。”

李昭端坐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寒光一闪:“他们想釜底抽薪,我们就先发制人。崇韬,你立刻带一队亲兵,控制城外所有关键的粮道和水源。另外……”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森然:“你亲自去一趟张家庄,以私藏军械、勾结乱匪的罪名,查抄他们囤积的私粮,把张仲达那个最得意的儿子,给我抓回来。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与我作对的下场!”

“遵命!”郭崇韬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大步离去。

是夜,张家庄火光冲天,兵甲铿锵。

郭崇韬率兵如神兵天降,不仅将张家囤积的足以供应一支军队数月之久的粮食尽数查抄,更是在张仲达眼前,将他那个素来嚣张跋扈的儿子用铁链锁走。

张仲达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他没想到李昭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这一记耳光,不仅打在他脸上,也打在了所有参与密谋的豪族心上。

一时间,江淮豪族人人自危,再不敢有丝毫异动。

内忧暂平,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三个月后,庐州率先传来捷报。

在官府的统一组织下,新开垦的田地多达三千亩,各地义仓充盈,粮食储备比去年同期足足增加了两成。

获得土地的百姓们干劲冲天,田野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们感念李昭的恩德,自发在村口用青石立起一座“仁主碑”,日夜焚香祷告,称颂李昭的德政。

消息传回寿州,全城欢腾。

李昭站在寿州城头,凭栏远望。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将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麦浪染成了金色。

他能听到城内百姓的欢呼,能看到城外田间农人满足的笑脸。

张文蔚站在他身后,感慨道:“主公以雷霆手段肃清豪族,又以菩萨心肠安抚万民,恩威并施,民心归附,实乃天命所归。”

李昭的嘴角微微扬起,深邃的眼眸中映着万顷良田,却没有丝毫骄傲自满,反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期许。

“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夜深人静,李昭仍在书房处理公务。

白日里的喧嚣已经散去,只剩下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孤寂而坚定。

一名亲卫统领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用火漆密封的密信。

“主公,扬州八百里加急。”

李昭的目光从舆图上移开,接过密信。

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但那火漆的独特样式,却让他眼神一凝。

他挥手示意亲卫退下,用小刀小心地挑开封口,抽出里面的信纸。

展开信纸,只有寥寥数行字,却让李昭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那张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难以抑制的惊异之色。

信上的内容赫然写着:

吴越使者陆仁章,已抵扬州,愿议通商结盟之事。

李昭拿着信纸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烛火在他深不见底的眸子里跳动,映出了一片复杂难明的光。

吴越……陆仁章……

这个名字,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海中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

内部的麻烦刚刚理顺,外部的巨浪,竟已拍到了岸边。

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出人意料。

他缓缓将信纸凑到烛火前,看着它一点点化为灰烬,但那几个字,却像是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

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淮南的天际线上,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