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水师初建时(2 / 2)

三十艘战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与黑暗融为一体。

士兵们在陈璋的指挥下,将一桶桶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火油,小心翼翼地搬上船头。

每艘船上,还配备了数十支特制的火箭,箭头处都缠绕着浸满油脂的麻布。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陈璋做着最后的动员,声音压得极低,却充满了力量,“寿州的存亡,皆系于此役!”

“死战!”五百水兵齐声低吼,声浪在夜风中滚动,充满了决死的气势。

船队再次出发,这一次,不再是两艘侦查的小船,而是倾巢而出的三十艘战船。

它们借着夜幕的掩护,如同一群复仇的幽灵,直扑巢湖。

当庐州水寨的轮廓再次出现在眼前时,陈璋拔出了腰间的佩刀,向前猛地一挥!

“放火箭!”

命令一下,早已准备就绪的弓箭手们立刻点燃箭头的麻布。

一瞬间,数百个火点在黑暗中亮起。

“嗖!嗖!嗖!”

凄厉的破空声撕裂了夜幕的宁静。

数百支火箭如同一阵火雨,越过水面的距离,精准地射向那道连接水陆的浮桥,以及停靠在水寨外的敌军战船。

干燥的木板和船帆沾上火油,几乎是瞬间就被点燃。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短短几个呼吸之间,数艘敌船就化作了巨大的火炬,熊熊燃烧。

而那道至关重要的浮桥,更是被重点照顾,火龙从桥上迅速蔓延,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将整个湖面照得亮如白昼。

“敌袭!敌袭!”

水寨内顿时乱作一团,睡梦中的敌兵惊慌失措地冲出来,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火海,完全不知所措。

对岸陆营的士兵也发现了火情,却眼睁睁看着浮桥被烈火吞噬,根本无法过来增援,只能在岸边急得跳脚。

“杀!”

就在敌军陷入最大混乱的时刻,陈璋发出了总攻的命令。

寿州水军的战船如同猛虎下山,鼓声震天,向着惊惶失措的敌军猛冲过去。

没有了浮桥的支援,水寨里的敌军成了瓮中之鳖。

他们仓促应战,阵型混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寿州水兵们憋了两个月的怒火和杀气,在这一刻尽情释放。

他们用钩镰枪钩住敌船,手持长矛与朴刀的士兵一跃而上,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

水面上,火光、刀光、血光交织在一起,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响彻云霄。

陈璋一马当先,他的座船直冲敌军的指挥舰。

他手持长刀,连斩数人,浑身浴血,如同一尊杀神。

敌军主将被他的气势所慑,心胆俱裂,竟弃船跳水而逃。

主将一逃,敌军的士气彻底崩溃。

他们或投降,或跳水,或在混乱中被自己人的船只撞沉。

这场夜袭战,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一个时辰,却以寿州水军的完胜告终。

天亮时,战斗已经结束。

湖面上漂浮着烧焦的木料和尸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与焦糊味。

此役,寿州水军以极小的代价,焚毁敌军浮桥,击溃其水军主力,缴获了十几艘尚且完好的战船和堆积如山的粮草物资。

消息传回寿州,全城沸腾!

李昭在府中大摆庆功宴,亲自为陈璋和有功将士斟酒。

酒过三巡,他站起身,当着所有文武官员的面,高声宣布:“自今日起,我寿州水军正式成立!陈璋,智勇双全,功勋卓着,我任命你为首任‘水军统领’,并兼任‘巢湖巡检使’,为我镇守这片水域!”

陈璋激动得满脸通红,跪地领命。

接着,李昭的目光转向另一位大将,安仁义:“安将军,水路已通,陆路当进!命你即刻率领三千精兵北上,与水军呈掎角之势,水陆并进,我要将杨行密钉在庐州城外的据点,一个个拔掉!”

“末将领命!”安仁义声如洪钟。

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开疆拓土的希望。

夜深人静,喧嚣散去。

李昭独自一人再次登上城楼,晚风吹散了他身上的酒气,也让他的眼神愈发清明。

他负手而立,眺望着沉沉的北方夜幕,那里是庐州的方向,是杨行密所在的地方。

巢湖一战,只是开始。

拔除外围据点,也只是前奏。

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

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仿佛随时会消散在风中:“杨行密,你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他的脸上没有胜利的狂喜,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没有落在地平线的尽头,而是穿过稀薄的云层,望向了那片亘古不变的、缀满了星辰的深邃夜空。

在那片黑暗的画布上,亿万星辰各行其道,看似毫无关联,却又遵循着某种神秘而精准的法则。

李昭的嘴角,逸出一丝无人能懂的微笑。

大军的推进,将领的勇武,固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可这天下棋局的走向,真正说了算的,又岂止是地上的兵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