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身,从一旁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卷崭新的、巨大的图纸,在所有人面前,“哗啦”一声展开。
那是一张比之前任何一张图纸都更复杂、更庞大的设计总图。
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机械结构、管道走向、反应釜集群、以及自动化控制节点。
“这是……”李国华教授凑上前,只看了一眼,就倒吸一口凉气,“年产五百吨级芳纶纤维连续生产线……‘奇美拉二代’?”
“不只是‘奇美拉’。”林旬的手指,点在图纸的最核心位置,“还包括配套的,十座‘高温裂解碳化炉’阵列,以及一套全新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从今天起,实验室关闭,所有人,转入总攻。我们的目标,是在三个月内,让第一批工业级‘龙筋’,从这里,走下生产线!”
德国,路德维希港。
巴斯夫集团总部,一间可以俯瞰莱茵河的顶层办公室内。
卡尔·施密特,巴斯夫特种材料事业部的总裁,正惬意地靠在昂贵的真皮座椅上,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
他手中的骨瓷咖啡杯里,散发着顶级蓝山咖啡的醇厚香气。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优雅。
几天前,他刚刚签署了一项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别定价策略”,将对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胺这两种关键芳纶原料的出口价格,提升了整整四倍,并且附加了极其严苛的最终用户审查条款。
在他看来,这是一步绝妙的棋。
那个遥远国度里,一家名叫“蓝图”的小公司,最近闹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动静,他们似乎在尝试一种新的沥青改良技术,并且还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染指高性能纤维领域。
卡尔甚至懒得去记住那家公司创始人的名字。
在他眼中,这不过是无数试图挑战巴斯夫技术霸权的“小蚂蚱”中的一只,随手一捏,就会化为齑粉。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让这家小公司知难而退,更是要借此机会,向整个中国市场,乃至亚洲市场,重新申明一个铁律:在精细化工这个领域,巴斯夫,就是唯一的上帝。
他喜欢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就像一个棋手,轻轻拨动一枚棋子,就能在千里之外,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一个行业的兴衰。
“咚咚咚。”
秘书敲门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古怪。
“先生,我们收到一份来自中国的传真,指名要给您。”
“哦?”卡尔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他放下咖啡杯,接过了那张薄薄的传真纸。
传真纸的质感很差,上面的图像也有些模糊,带着传真机特有的那种颗粒感。
图像上,似乎是一只粗糙的手,握着两个金属挂钩,中间连接着一根几乎看不清的细线。而在图像的下方,一个挂钩呈现出明显的断裂和变形。
“这是什么?一个无聊的恶作剧吗?”卡尔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悦。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传真纸下半部分的打印字体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那是一份简单的性能测试数据表。
标题是:《“Beprt-1” Araid Fiber Preliary Perforaa》
“蓝图一号”芳纶纤维初步性能数据。
卡尔的心头,没来由地一跳。
他逐行向下看去。
——断裂强度(Terength):3.8 GPa
——弹性模量(Estic Modus):135 GPa
——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2.9%
——耐热性(Heat Resistance):分解温度 530℃
……
一连串的数据,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卡尔的心脏上。
他的呼吸,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急促起来。
作为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