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姿势有些僵硬,手臂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弯曲才能让女儿更舒服。小念锦起初有些不适应,扭动着小脑袋,但他极有耐心,轻轻调整着角度,低声哼着不成调的、连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旋律。
苏晚半撑起身子,在昏暗的夜灯下,看着这一幕。那个在车间里能驾驭最精密机器、在谈判桌上能震慑对手的男人,此刻正为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与坚持。
“你睡,我来。”他转过头,对苏晚低声说,语气不容置疑。
从那一夜起,林长河主动承担了夜间的喂奶工作(主要是奶粉喂养)。无论白天工作多忙,只要他在家,凌晨的那两三次喂养,他都会准时起来。他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疏,渐渐变得熟练起来,甚至能一边抱着女儿,一边单手熟练地温奶、试温度。
这份沉默的担当,对于严重缺觉的苏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她仍会因为涨奶或其他动静醒来,但至少,那最耗费精力的夜间喂养环节被分担了大部分。她得以获得几个相对完整的睡眠周期,这宝贵的喘息之机,让她濒临崩溃的神经和身体,都得到了些许修复。
看着他深夜抱着女儿在房间里轻轻踱步的背影,苏晚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暖意。他或许不擅长用言语表达关爱,但他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用最实在的行动,为她撑起一片天。
然而,林长河毕竟不是铁打的,他也有繁重的工作。长期的睡眠不足也开始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苏晚意识到,仅靠夫妻二人硬扛,并非长久之计。
在一次产后复查时,她向相熟的医生吐露了困境。医生理解地点点头,建议道:“可以考虑请一位专业的育儿嫂,尤其是在夜间能帮上忙的。这对你和孩子的健康,以及家庭和睦都很重要。”
苏晚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林长河。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表示支持:“找。要找最好的。”
通过朋友介绍和严格面试,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位四十多岁、经验丰富、持有专业资格证书的育儿嫂——张姐。张姐为人干净利落,性格温和,对婴幼儿护理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张姐上岗后,家庭的紧张氛围立刻得到了缓解。她负责了大部分日常护理、清洗工作和白天的部分看护,尤其是在夜间,她能更专业、更高效地处理孩子的哭闹和喂养,让苏晚和林长河都能获得更充足的休息。
这位专业可靠的育儿嫂的到来,如同及时雨,暂时缓解了家庭压力。苏晚终于可以稍微从育儿的琐碎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身体的恢复和必要的工作处理上;林长河也能保证基本的睡眠,以应对白天繁重的管理工作。找到张姐,意味着他们在这个“甜蜜的负担”面前,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可持续的平衡点。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至少,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地苦苦支撑。
小林念锦在专业照料下,似乎也变得更加安稳,哭闹减少,睡眠时间逐渐规律。这个小小的家庭,在经历了初期的忙乱与疲惫后,终于开始摸索着步入一个虽有辛苦、却也更有序、更充满希望的新阶段。这“甜蜜的负担”,也因为有了分担与支持,而真正显现出其温暖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