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别拜了,它听得见(2 / 2)

万物有灵,天地为证!

满朝文武,死寂一片。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神迹般的一幕震撼得无以复加。

立于百官之首,象征着礼法最高权威的宗老院首席,那位一生都在为祖宗规矩奔走呼号的老人,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

他缓缓抬起手,摘下了头顶那顶象征着礼法至尊的玉蝉冠,双手捧着,深深地弯下了腰。

这一拜,拜的不是君王,而是天下万灵。

旧的时代,在这一刻,无声地落幕了。

老檀头奉命整理新的《灵祀仪轨》。

这位在故纸堆里待了一辈子的老学究,在整理太庙祭文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历代祭文,竟都有被删改过的痕迹。

他从一卷被遗弃在角落的先帝手札中,找到了最初的原文:“敬天地,谢众工。”

而如今流传的版本,却是:“敬天地,奉君王。”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众工”包罗万象,既指天下匠人,也指万千器物之功。

而“君王”,则将这份天地之敬,尽数窃为己有。

老檀头颤巍巍地提起笔,蘸饱了朱砂,将那被篡改的四个字补全,并亲自监督工匠,刻于新立的祭祀碑之上。

就在新碑立起的那一夜,沉寂千年的皇室太庙,地底深处突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巨响,如同地龙翻身。

紧接着,三十六尊被历代君王以皇道龙气强行封印的“职灵像”——手捧烛台、千年不灭的烛奴,镇守宫门、万邪不侵的门尉,掌管天下水源的井伯,传递八方风信的檐铃使……它们的石质眼睑缓缓睁开,露出了内里流转的光华。

三十六尊职灵像,齐齐面向新碑的方向,用一种古老而庄严的合声,低声诵道:

“谢诸君,记我名。”

自此以后,每逢朔望之日,天下百姓便能看到一桩桩奇景。

祠堂里,那些被供奉的器物会自行浮起,将香案上的香灰扫净,将牌位擦拭得一尘不染,如同最孝顺的子孙,侍奉着自己的先人。

归源舟上,凤无涯凭栏而立,脚下的心灯池清澈如镜,倒映着下方大地上那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

每一盏灯火,都代表着一份被唤醒的灵性,一份来自民间的认可。

忽然,平静的池水泛起一圈圈金色的涟漪。

一行谁也看不懂的古老文字在水面浮现、变幻,最终化作她能理解的含义:

“火种序列,第九代终结——第十代,自主选择。”

她缓缓抬起眼眸,望向深邃的星空。

在那里,曾因承渊鼎归位而断裂的星轨,此刻已完全愈合,甚至比以往更加璀璨。

而在那星轨的尽头,一座宏伟的倒悬神殿静静悬浮,紧闭的殿门,不知何时已经开启了一道缝隙。

凤无涯站直了身体,夜风吹动她的衣袍,猎猎作响。

她对着那无尽的星空和神秘的神殿,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

“我不是来接班的……我是来改规矩的。”

就在她话音落下的那一刻,她识海中的万象点灵图轰然一震!

代表承渊鼎的那第六道古老锁链,在一阵清脆的碎裂声中,彻底化为齑粉消散。

与此同时,第七道虚幻的锁链影像,开始前所未有地剧烈震动起来,仿佛有什么恐怖的存在,即将在锁链的另一端苏醒。

而在遥远的深海迷雾之中,一座凡人永远无法抵达的幻阵边缘,蜃楼子一袭白衣,静静地望着远方大陆海平线上升起的万点灵光。

他抬手掐灭了身前最后一道预警的幻影,发出一声悠长的轻叹:

“他错了……这场火,烧的从来都不是规矩。烧的是人心深处,那盏不肯熄灭的灯。”

归源舟上,凤无涯的目光重新落回识海。

那代表着第七鼎“归墟鼎”的虚影仍在疯狂震颤,锁链之上,一道道裂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开来,仿佛随时都可能彻底崩碎。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远比承渊鼎更加古老、更加浩瀚、也更加危险的气息,正从那裂缝中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