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 / 2)

全体员工心向郑西坡。

在工人们眼中,现有成果

皆为郑西坡奋力争取所得。

昔日护厂功臣陈岩石,

已逐渐淡出众人记忆,人性本就如此。

人们所见皆为他人精心呈现的景象。

当初大风厂事件中伤亡家属,

大多以一次性抚恤金了结。

若非政府监督到位,

原厂工人恐难全员入驻新厂,

现实就是如此简截。

通过这次搬迁,大风厂已完成蜕变。

如今的新大风厂,已是崭新的集体。

如今的大风厂与过去已毫无关联。

从法律层面讲,这只是一家顶着大风厂名号的新工厂。

因此,蔡成功原本持有的股份在这里并不存在。

先前那些设备债务仍归属于老厂,工人们以保全资产为由将设备搬迁至此。

银行方面无计可施,只能继续向蔡成功追讨。

而蔡成功至今仍在狱中,眼下这家生机勃勃的新大风厂与他毫无瓜葛。

发改委一行人轻松进入了厂区。

与昔日相比,如今的大风厂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的大风厂好歹有着国营老厂的根基,无论是厂区环境还是基础设施都配置齐全,即便有些设施华而不实,至少样样俱全。

而今这里虽然空旷整洁,却也可用另一个词形容——了无生机。

郑西坡年事已高,虽被工人们推举为代表,但在局面稳定后便将大风厂交给了儿子郑乾——那个黄发青年。

当初郑乾为大风厂争取到几笔订单,便被工人们视为救星。

这家新大风厂正是他的主意:让工人们用遣散费集资建厂,承诺补发欠薪,却堂而皇之地扣下了这笔钱。

借助李达康那三千五百万资金,新大风厂就此成立。

这个厂子既不用支付地租,也无需购置设备,搭建些彩钢房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郑乾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大肆敛财,门口停着的黑色揽胜就是最明显的证据。

对付工人们更是简单:只要按时发工资,他们就心满意足。

至于那笔集资款,工人们根本无力掌控。

曾经的护厂队员全被郑乾高薪留用,美其名曰保护资产,实为震慑工人。

有人觉察不对劲想要理论,还没走出门就被护厂队拦下——底层的斗争向来如此现实。

这场大风厂改制让郑乾从落魄黄毛摇身变为成功人士。

昔日的郑乾虽有个漂亮女友,却终日游走在法律边缘:靠着皮包公司参与围标,重要项目插不上手就打着大风厂旗号四处招摇撞骗。

而今,大风厂真真切切变成了他的产业。

郑乾正盘算着如何一步步掏空大风厂,美其名曰借助互联网+推动工厂发展。

说白了,其实就是开网店。

大风厂曾是国营大厂,全速运转时产量足以供应全市的衣物需求。

一个网店?能撑得起这样的销量?

对大厂而言,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没有稳定的大额订单,大风厂终究难逃倒闭命运。

但郑乾并不这么认为。

他看中的是大风厂这块招牌,觉得可以靠它贷款、 ,大赚一笔。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当初的蔡成功,至少还试图投资挽救工厂,可惜被赵瑞龙欺骗,煤矿投资打了水漂。

蔡成功毕竟是大风厂出身,对厂子还有一份感情。

可郑乾完全不在乎这些。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根本不把工人当回事。

如今陈岩石已无颜插手大风厂事务,郑乾正好捡了这个便宜。

他一心想着翻身,甚至让女友去组建电商服务部,自己在厂里坐镇。

此刻,他正和刚毕业的花臂小秘书在办公室调情——这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虽然投简历的名校美女不少,但他清楚自己驾驭不了,只有这个他能随时使唤。

就在他想入非非时,忽然瞥见窗外走过一群人。

他顿时警觉:大风厂怎么还有人会来?

他一把推开腿上的小秘书,开门吼道:“你们是谁?怎么进来的?”

郑乾沙哑的嗓音在空旷厂区里格外刺耳。

人群中走出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微笑着说道:“郑总吧?我们是国家发改委的,来调研企业经营状况,看能否提供一些帮助。

能跟您聊几句吗?”

这位带队的副主任虽是副部级,但若外放便是正部,可见这个部门的份量。

权力背后,是高效的行动力。

关于此事,他们早已查明。

这是发改办事的规矩,多年如一日。

郑乾闻言,脸上顿时浮现惊喜之色。

他再清楚不过——要说最好赚的钱,那便是政府的钱,向来如此。

大风厂便是现成的例子,原本已是难以为继,如今却摇身一变,要资金有资金,要人力有人力。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郑乾打心底里喜欢。

他赶紧迎上前去,满面笑容地说道:

“各位领导好,我是大风厂的厂长郑乾。

请问您怎么称呼?请进来喝杯茶吧。”

儒雅的中年男子含笑点头。

“我叫杨志,称我杨主任就好。

看来我先前看走眼了,郑厂长还是位实业家。”

郑乾闻言笑意更深,连忙引杨志入内,一边扬声喊道:

“华华,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