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江心灵鼋(1 / 2)

辽东一带的老辈人常说,江河湖海各有灵主。我们鸭绿江边的望江屯,自古就流传着关于江灵大鼋的故事。

话说民国二十三年,望江屯有个老光棍叫赵老蔫,年近五十,干瘦得像根柴,靠着在鸭绿江打鱼为生。这人老实巴交,平日里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是屯子里最不起眼的主儿。

这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赵老蔫趁着月色明亮,独自划着小船到江心下网。那晚江面平静得诡异,连个蛙叫都听不见。正当他撒网时,忽见江心冒出一团金光,定睛一看,竟是个磨盘大的老鼋,龟甲上金光闪闪,好似镶满了珍珠玛瑙。

赵老蔫吓得差点栽进江里,却见那老鼋开口说道:“赵老蔫,你我有缘。明日午时,你备好三炷香、三碗糯米、三斤白酒,到此地唤我三声‘江灵公’,我保你三年鱼满舱、网网不空。”

说罢,老鼋沉入江中,留下目瞪口呆的赵老蔫。

次日回家,赵老蔫将信将疑,但还是凑钱备齐了东西。第二天午时按约前往,果然那老鼋再现,收下祭礼后,绕着赵老蔫的船游了三圈,便不见了踪影。

说也奇怪,自那以后,赵老蔫每天打鱼都比别人多上几倍,而且尽是大鱼肥蟹。不出三个月,这个昔日穷得叮当响的老光棍,竟翻修了茅屋,添置了新船,还娶了个三十多岁的寡妇做媳妇。

屯子里的人啧啧称奇,有明白人说这是赵老蔫遇上了江灵,劝他见好就收,三年期满后务必答谢。赵老蔫满口答应,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

转眼三年将至,赵老蔫的媳妇王氏吹起了枕边风:“当家的,那老鼋既然有这么大神通,咱何不求它给个长生不老的法子?再不济,也要些金银珠宝,够咱几辈子花的。”

赵老蔫起初不敢,但贪念一起,便如野草疯长。三年期满那日,他非但没有按约备礼答谢,反而带了把祖传的鱼叉,想逼老鼋给出更多好处。

午时一到,老鼋准时出现。赵老蔫壮着胆子道:“江灵公,这三年来多谢照应。只是小人家里人口渐多,还想求公再赐十年富贵,若是不应...”他亮了亮手中的鱼叉。

老鼋眼中闪过一丝悲哀,叹道:“赵老蔫,你我缘分已尽。今日你若就此离去,尚可安度晚年;若起贪念,必遭横祸。”

赵老蔫鬼迷心窍,竟举起鱼叉威胁。老鼋不躲不闪,任由鱼叉刺在背上,只听“铛”的一声,鱼叉断成两截。老鼋长叹一声,沉入江中,再无踪影。

当夜,赵老蔫家新修的瓦房莫名起火,多年积蓄付之一炬。更奇的是,第二天他照常出船打鱼,竟一条鱼也打不上来,连下十网皆是空网。

不出一个月,赵老蔫又变回了那个穷困潦倒的老光棍,媳妇也跟人跑了。屯里人说,这是得罪了江灵,遭了报应。

故事到这本该结束,可奇怪的是,十年后的一个夏天,赵老蔫的侄孙赵小栓也遇上了一桩奇事。

那时日本鬼子刚投降,东北乱得很。赵小栓二十五岁,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这日他从长白县回来晚了,抄近路沿江边往回赶。走到老鸦湾时,天色已暗,忽见草丛中有个东西发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