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六只当他是胡说八道,客气几句便送客了。
谁知过了几天,钱商人又来了,还带着个风水先生。那风水先生绕着赵老六的房子转了三圈,断言道:“此屋灶台正对吉星,是难得的宝地。若在此处开大酒楼,必能财源广进。”
钱商人于是提出要买下赵老六的房产,开价之高,足够赵老六在城里买三处宅院。
赵老六犹豫不决,当晚独自对灶台焚香祷告:“灶王爷啊灶王爷,这房子是祖上留下的,我本不愿卖。但钱商人开价实在诱人,我年事已高,无儿无女,卖了房安度晚年也未尝不可。您给我个明示吧。”
当夜,赵老六梦见灶王爷怒容满面,指着他说:“忘本之人,福气必散!”惊醒后,他一身冷汗,第二天便回绝了钱商人。
奇怪的是,自那以后,赵老六做菜再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味道平平,生意一落千丈。更糟的是,他手上突然长满红疮,连锅铲都握不稳。
铁蛋请来郎中,郎中瞧了半天,摇头说从未见过这种怪病。屯子里开始流传,说赵老六得罪了灶王爷,被收了手艺。
这天晚上,赵老六对着灶台哀叹:“灶王爷,我听从您的暗示,没有卖祖产,为何反而遭此厄运?”
话音刚落,忽听门外有人叩门。开门一看,竟是正月十五在李家寿宴上救他的青衣老者。
老者笑道:“赵师傅别来无恙?不请我进去坐坐?”
赵老六忙请老者进屋。老者看了看他的双手,点头道:“这是试炼啊。那钱商人并非凡人,而是狐仙化身,特来试你心性。你虽保住了祖产,但心中已有动摇,故有此难。”
赵老六恍然大悟:“请老先生指点迷津。”
老者道:“明日午时,有贵客登门。你需亲自下厨,用后园井水洗手,取东南墙角三尺下埋的陈年酱油做一道红烧肉。切记,无论手上多痛都要忍耐。”
第二天,赵老六依言而行,果然在东南墙角挖出个陶罐,里面是黑亮的陈酱。他用井水洗手时,手上红疮刺痛难忍,但仍咬牙坚持。
午时刚到,果然来了三位客人,为首的竟是当初的钱商人。三人哈哈大笑,现出原形,却是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衣着古朴,仙风道骨。
“赵师傅勿怪,我等乃是本地狐仙,受灶君之托特来试你。”钱商人笑道,“你心性纯良,经得住考验,我等特来为你解除病痛。”
说罢,一位老者取出一枚丸药让赵老六服下。不一会儿,他手上红疮尽消,恢复如初。
另一位老者说:“你既通过考验,我等便传你三道仙家菜谱。但切记,此等菜只能用于善事,不可牟利。”
第三位老者补充道:“另有要紧一事:三年后的今日,必有大旱。到时你可用我们传授的菜式救济灾民,自有福报。”
三位老者传授完毕,化作青烟而去。赵老六跪地拜谢,知是灶王爷安排的又一场造化。
此后三年,赵老六谨记教诲,将三道仙家菜式练得纯熟。果然第三年关东大旱,颗粒无收,灾民遍地。
赵老六开棚施粥,更神奇的是,他做的一锅菜粥,竟能源源不断地舀出,喂饱了无数灾民。靠山屯的百姓也学他行善,整个屯子虽在灾年,却无一人饿死。
大旱过后,赵老六已是古稀之年。腊月二十三晚上,他提前嘱咐铁蛋:“今夜我就要跟灶王爷上天了,这菜馆以后就交给你了。”
铁蛋只当师傅说笑,不料第二天清晨,发现赵老六安详地躺在厨房灶台旁,已然仙逝,脸上还带着微笑。
办完丧事,铁蛋接手菜馆。奇怪的是,他总感觉师傅还在身边指导。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梦中常得赵老六指点迷津。
更奇的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夜,赵家菜馆的厨房总会飘出熟悉的红烧肉香,而灶台上总会多出一些金黄色的油脂,如同仙露。
铁蛋知道,这是师傅成了新任灶仙,仍在保佑着这一方水土。于是他在厨房中立了个牌位,上书“恩师赵公老六灶君之位”,世代供奉。
靠山屯的百姓也习惯了在祭灶时多备一份供品,既是祭灶王爷,也是祭那位曾活在身边的灶仙赵老六。
至今,关东一些老辈人还会在冬夜围炉时,讲述这个关于厨子与灶仙的故事。据说,心诚之人若在腊月二十三夜静听风声,或许还能听到从远方传来的、若有若无的炒菜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