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狐怨(1 / 2)

民国初年,关外辽河边上有个叫靠山屯的村子,村子往东十里地有座无名山,山上草木繁茂,常有狐獾出没。屯里老人常说,那山是胡三太爷的地盘,寻常人莫要轻易上山惊扰。

屯子里有个叫马怀仁的粮商,四十出头,靠着祖上积攒的田产和精明的头脑,成了方圆百里数得着的富户。此人表面和善,背地里却是个见利忘义的主儿,与人合伙做生意,总要耍些手段多占几分便宜。

这年秋天,马怀仁到邻县收账,回来时已是黄昏。路过无名山脚下,忽见道旁草丛里躺着一团火红的东西。他壮着胆子走近一瞧,竟是只通体赤红的狐狸,腿上夹着捕兽夹,鲜血已将周围皮毛染得暗红。

那狐狸见有人来,眼中竟流露出哀求之色。马怀仁本不想多事,正要转身离开,忽然转念一想:“听说这赤狐极为罕见,皮毛能值大价钱,不如带回去剥皮卖钱。”

于是他蹲下身,假意安抚道:“别怕,我帮你解开这夹子。”

狐狸似是听懂人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马怀仁费力掰开兽夹,却趁狐狸虚弱之际,迅速用随身绳索套住它的脖子,捆了个结实。

“你这身皮毛油光水滑,定能卖个好价钱。”马怀仁得意笑道。

狐狸拼命挣扎,眼中满是怨恨。马怀仁不理,将它扔进马车,匆匆赶回屯子。

到家后,他将狐狸关进后院空房,打算明日请皮匠来处理。当夜,马怀仁做了个怪梦,梦中一红衣女子对他怒目而视,厉声道:“我乃山中修行三百年的狐仙,今日遭难,你不但见死不救,反而要害我性命。此仇不报,誓不罢休!”

马怀仁惊醒,浑身冷汗。他本就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事,心里不免打鼓。但转念一想,不过是个畜生托梦吓人罢了,到手的钱财岂能放过?第二天一早,他还是叫来了皮匠。

皮匠见到赤狐,连连称奇:“马爷,这狐狸毛色如此纯正,怕是有些道行啊,杀了会不会招来祸事?”

马怀仁不以为然:“畜生就是畜生,有什么道行不道行的,你快动手便是。”

皮匠犹豫再三,终究拗不过马怀仁,将狐狸剥皮处理。那张赤狐皮果然卖了天价,马怀仁得了钱,很快便将那怪梦抛之脑后。

谁知好景不长,不过半月,马家便开始怪事连连。

先是马怀仁的独子马文才突然病倒,高烧不退,胡言乱语,说是见一红衣女子在窗外瞪他。请了郎中来看,也查不出病因,药石无灵。

接着马家粮仓半夜起火,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大祸。但屯里人私下传言,起火前有人看见一红衣女子在粮仓附近飘过。

最邪门的是,马怀仁每晚都能听到女子哭泣声,循声找去,却什么也没有。家中仆役也陆续辞工,说是马家宅子不干净。

马怀仁这才慌了神,想起那个怪梦,忙请来屯里的出马仙王婆查看。

王婆一进马家院子,便连打三个寒颤,对马怀仁道:“马爷,您这是惹上大麻烦了。有个道行高深的狐仙怨气极重,非要您家破人亡不可。”

马怀仁忙问如何化解。王婆摇头道:“这狐仙怨念太深,我也劝不动。除非您能找到道行更高的大仙来说和,否则...唉!”

马怀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高人,最终花重金从百里外请来一位姓张的道长。

张道长来到马家,设坛作法。不多时,阴风四起,坛上烛火忽明忽暗。张道长面色凝重,对马怀仁道:“那狐仙不肯和解,非要你偿命不可。你可是杀了它的亲人?”

马怀仁这才将杀赤狐的事如实相告。张道长听罢长叹:“修行三百年的灵狐,已近仙道,你为贪财害它性命,这怨结得太深了。我只能暂时将它封在后院井中,但此法最多维持三年。三年内,你需日日焚香忏悔,多行善事,或有一线生机。”

马怀仁连连答应。张道长作法将狐仙暂时封印,马家这才暂时安宁下来。

此后马怀仁确实收敛了许多,不仅时常布施穷人,还修桥补路,广积阴德。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一年光景,见家中平安无事,他又渐渐恢复了往日做派。

这日,马怀仁到县城谈生意,结识了新任县长的侄子赵文昌。赵文昌声称有门路搞到军粮采购的肥差,邀马怀仁合伙。马怀仁见利心动,不顾家人劝阻,将大半家产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