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有个叫张厚德的商人,年轻时走南闯北,积攒下不小家业。如今年过半百,却有一桩心病——膝下无子。妻子早逝,纳了一房妾室,也是肚子平平。张老爷常对月长叹,担心这万贯家财无人继承。
这天,张老爷从县城收账回来,天色已晚。马车行至一片荒山野岭,忽然狂风大作,乌云蔽月。车夫老李头喊道:“老爷,怕是要下暴雨了,前头有间破庙,不如暂避一时?”
张老爷点头应允。主仆二人刚进庙门,豆大的雨点便砸落下来。这庙宇破败不堪,蛛网纵横,正中供着一尊斑驳的狐仙像,想来是早已荒废的狐仙庙。
老李头收拾出一块干净地方,生起篝火。张老爷舟车劳顿,很快便靠在墙边打起盹来。
朦胧间,他见一位白发老翁拄着拐杖走进庙来,作揖道:“张公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张老爷惊讶回礼:“老丈认得张某?”
老翁笑道:“怎不认得?张公常年行商,童叟无欺,积德行善,这一带谁人不知?”
二人相谈甚欢。老翁自称姓胡,家住附近山中。言谈间,张老爷提及无子嗣的烦恼,胡老翁听罢,若有所思。
正说话间,忽然一阵雷声炸响,张老爷惊醒过来,才发现是南柯一梦。但奇怪的是,梦中胡老翁的模样却记得清清楚楚。
雨停后,张老爷回到家中,很快便将这梦淡忘了。
约莫过了半年,一日,张老爷正在账房查账,门外忽然来了一位年轻商人,自称姓胡名灵运,说是有大生意要谈。
这胡灵运约莫二十出头,眉清目秀,举止文雅,言谈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老成。张老爷请他入内详谈。
胡灵运道:“晚生自关外而来,手中有一批上等人参、貂皮,欲往江南贩卖。听闻张公是本地有名的诚信商人,特来请教路线,若蒙不弃,愿与张公合作,利润三七分成,张公占七成。”
张老爷经商多年,一眼便看出这笔生意利润丰厚,但心中疑惑:“胡公子为何让利如此之多?”
胡灵运笑道:“实不相瞒,晚生初来乍到,需要借助张公的人脉与信誉。再者,家父曾受张公恩惠,特意嘱咐要与张公合作。”
张老爷细问胡灵运家父名讳,胡灵运却笑而不答,只道:“日后自会知晓。”
生意谈成,胡灵运办事果然利落,不出三月,这笔买卖便赚得盆满钵满。更奇的是,自从与胡灵运合作后,张老爷的生意顺风顺水,连多年顽疾也好了许多。
这胡灵运行事神秘,时而数月不见踪影,时而突然出现。每逢佳节,必携厚礼登门拜访,对张老爷恭敬有加,渐渐便以叔侄相称。
一年中秋,胡灵运在张府饮酒赏月,见张老爷望着明月叹息,便问:“叔父为何事烦忧?”
张老爷叹道:“今日佳节,见别人家儿孙满堂,想起自己年过半百,却无子嗣继承香火,不免伤感。”
胡灵运沉吟片刻,道:“小侄或许有办法。不瞒叔父,我家世代与仙家有缘,认得几位有道行的仙家。听闻长白山有位狐仙,有送子灵符,十分灵验。”
张老爷忽然想起一年前破庙中的怪梦,忙问:“可是姓胡的仙家?”
胡灵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正是。既然叔父已知,小侄便直说了。那位胡仙公曾受叔父恩情,早有报答之意。若叔父愿意,小侄可代为求取灵符。”
张老爷大喜过望,连声道谢。
半月后,胡灵运果然请来一道灵符,嘱咐张老爷让妾室在特定时辰焚符化水饮下。说来也怪,三月后,张老爷的妾室果然有了身孕。
张老爷老来得子,喜不自胜,对胡灵运更加信任,几乎视如己出。
又过一年,张老爷的妾室产下一子,取名张继业。孩子满月时,胡灵运送来一枚古朴的玉佩,亲自为孩子戴上,道:“这玉佩能保小儿平安,切记随身佩戴,不可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