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事!皮外伤!”赵大海抹了一把脸上的血,瓮声瓮气地说,“嫂子,市里还去不去?”
李秀兰看着浑身挂彩却眼神坚定的赵大海,又想起刚才那神奇的、帮助她们脱困的莫名力量,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勇气和决绝。
“去!必须去!”她的声音不再颤抖,反而带着一种经历过生死考验后的沉静与力量,“警察同志,麻烦你们了,但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须立刻去市政府!”
就在李秀兰和赵大海经历险阻,继续赶往市政府的同时,滨城市中心百货大楼门口,却是另一番景象。
老陈带着“万家香”的工人们,支起了简单的摊子,将一小碟一小碟的辣酱、泡菜摆开,旁边放着牙签。起初,行人只是好奇地观望,指指点点,毕竟“万家香”的负面流言还在传播。
但很快,那股浓郁独特的香辣气息开始发挥作用。有胆大的凑过来,在工人们热情的邀请下,尝试了一小口。
“嚯!这味道……够劲儿!香!”一个中年汉子眼睛一亮,忍不住又扎了一筷子。
“这泡菜脆生生的,酸辣可口,跟我妈腌的一个味儿,好吃!”一个老太太品尝后赞不绝口。
“这就是‘万家香’的?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啊?这比供销社卖的那些好吃多了!”
口碑的力量是惊人的。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免费品尝的队伍排起了长龙。工人们一边分发,一边大声地、诚恳地澄清着谣言,讲述着“万家香”创业的故事和遇到的困难。
许多品尝过的市民,被产品的味道和工人们真挚的态度所打动,纷纷表示要购买。虽然现场不售卖,但很多人都记下了厂址和购买方式。更有甚者,主动向周围不明真相的人解释,为“万家香”正名。
“我就说嘛,‘万家香’开了这么久,从来没吃出过问题!”
“肯定是有人眼红,故意使坏!”
“这么好的厂子,可不能倒了!”
民心,开始在事实和品质面前,悄然转向。
而此刻,在市政府的信访办公室和市工商联,李秀兰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心中的激动,将那份厚重的《白皮书》和所有证据,清晰、有条理地向接待人员陈述了“万家香”遭遇的一切。她没有哭诉,只是平静地讲述事实,展示证据,表达了一个民营企业渴望公平环境、寻求法律和政策保护的迫切愿望。
她的沉着、坚韧以及手中翔实的材料,给接待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听到他们来路上竟遭遇暴力拦截时,更是引起了高度重视。市工商联的一位领导当场表示,将立即介入调查,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信访办也表示会将情况迅速上报。
就在李秀兰刚刚走出工商联大门,感觉身心俱疲,几乎要虚脱时,赵大海手里拎着一个崭新的收音机,兴奋地跑了过来,脸上还带着伤,却笑得像个孩子。
“嫂子!嫂子!快听!省电台!何记者的报道!播了!”
他猛地打开收音机,调到省电台频率。
一阵熟悉的序曲过后,传来了何卫东那沉稳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
“……各位听众,今天我们关注一家名为‘万家香’的民营食品厂。它从摆地摊起步,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信誉,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了解决数百人就业、产品深受市民喜爱的本地品牌。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踏实做事的企业,近期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银行贷款突然中断、原料渠道被人为切断、恶意流言铺天盖地、甚至面临不公正的行政检查……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个别企业的恶性竞争?还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中亟待破除的壁垒?香’的困局与民企的期盼》……”
收音机里,何记者用客观而犀利的语言,详细剖析了“万家香”事件,采访了李秀兰、工人、甚至找到了个别愿意匿名的知情人士,层层剥茧,将吴老板联合某些力量进行恶意竞争的真相,暴露在阳光之下!报道最后,何记者深情地说道:“……我们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法治保障下的健康发展。像‘万家香’这样愿意沉下心来做实体、做产品的企业,不应该倒在暗箭与不公之下。它们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系着几百个家庭的饭碗,更关系着我们改革开放的成色与未来……”
这则报道,如同一声惊雷,通过电波,瞬间传遍了全省!
李秀兰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看着身边激动得眼眶发红的赵大海,以及周围渐渐聚拢过来、听完报道后对她投来敬佩和鼓励目光的路人,她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这不是委屈的泪,而是希望的泪,是激动的泪!
报道播出了,真相大白于天下。市政府和工商联也已经介入。看起来,阴霾即将散尽。
李秀兰和赵大海带着一丝疲惫和巨大的欣慰,踏上了返程的路。吉普车驶近厂区,远远地,他们就看到厂门口围了一大群人,似乎比早上出发时还要热闹。
“怎么回事?又出什么事了?”赵大海心里一紧。
车子驶近,他们看清了,那些人并非闹事者,而是许多熟悉的、陌生的面孔——有本厂的工人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有附近闻讯赶来的市民,有扛着摄像机的本地电视台记者,甚至……还有几辆挂着政府牌照的小轿车停在一旁。
就在李秀兰疑惑不解,推开车门的瞬间——
她感到怀中那枚一直温热的银锁,猛地滚烫起来!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其中苏醒了过来!
同时,一个无比清晰、带着无尽疲惫却又无比熟悉的低沉嗓音,如同惊雷般,直接在她脑海深处炸响:
“秀兰……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