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肯定是姓吴的搞的鬼!”赵大海气得眼睛血红,就要带人去找吴老板拼命。
连一向沉稳的孙工程师,也颓然坐倒在椅子上,喃喃道:“天要亡我‘万家香’吗?”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绝望再次笼罩。
李秀兰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记者这条路也被堵死了吗?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
就在她心不断下沉之时,胸口贴身佩戴的那枚、林卫东送她的、刻着“平安”二字的旧银锁,突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温热。
同时,那股熟悉的、带着安抚力量的意念,再次如同涟漪般荡过她的心间,比上一次更加清晰了一分:
“……信……自己……信……大家……”
紧接着,一段被遗忘的记忆碎片,毫无征兆地在她脑海中闪现——那是林卫东出差前,偶然跟她提起过一句,说是在省城参加工商联会议时,认识了一位姓何的、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朋友,当时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说以后或许可以合作做些产品宣传……
这个记忆的浮现如此突兀,又如此及时!
李秀兰猛地转身,眼中重新爆发出光彩。她快步走到办公桌前,翻找林卫东留下的通讯录。由于林卫东的“失踪”,她之前忙于应对危机,完全忘了这茬!
很快,她在通讯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省电台 - 何记者”的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
“大海!张芸!你们过来!”李秀兰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她快速说明了情况:“省报的李记者来不了,但我们还有机会!广播电台的影响力同样巨大!而且,或许正因为吴老板盯着报纸媒体,反而忽略了广播这一块!”
事不宜迟,李秀兰立刻让张芸去邮电局,尝试给这位素未谋面的何记者发电报,简要说明“万家香”面临的困境和希望寻求媒体公正报道的请求。
这无疑又是一次冒险。对方是否愿意帮忙?是否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一切都是未知数。
电报发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每一分钟都如同一个世纪那般漫长。
厂区里,人心惶惶,谣言似乎已经坐实,连一些中层干部脸上都露出了放弃的神色。
第二天上午,就在吴老板那边以为大势已定,准备等着“万家香”自行崩溃然后低价接收时——
会议室那部沉寂了许久的电话,骤然响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
李秀兰深吸一口气,稳了稳狂跳的心脏,走上前,接起了电话。
“喂,您好,这里是万家香食品厂。”
“……喂?是李秀兰厂长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陌生但语气沉稳的男声,“我是省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何卫东。我收到了你们的电报……”
何记者在电话里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重点核实了“万家香”提供的各项证据的真实性,以及吴老板可能采取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李秀兰一一作答,语气诚恳,条理清晰。
最后,何记者沉默了片刻,说道:“李厂长,你们反映的情况我已经初步了解。我们电台最近正好在策划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环境下民营企业生存现状’的系列报道。如果情况属实,‘万家香’的遭遇很有代表性。”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而迅速:“这样,我这边会立刻向台里汇报,争取最快时间组成采访组下去。但在我们到达之前,你们一定要顶住压力,保护好所有证据!另外……注意安全,防止对方狗急跳墙!”
放下电话,李秀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都有些脱力,但眼中却燃烧着希望的火焰。
“怎么样?嫂子?”赵大海迫不及待地问。
“省电台的何记者,可能会来。”李秀兰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更显坚定,“他让我们……顶住!”
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全厂,绝望的气氛为之一扫!虽然前路依然艰险,但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
然而,就在“万家香”上下稍稍松一口气的时候,厂区大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哗声和急促的刹车声!
一个门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汇报:
“李厂长!不好了!区里工业局、工商局、还有卫生局……来了好几辆车,说接到群众举报,要联合对我们厂进行……突击大检查!”
会议室刚刚升温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李秀兰的眼神骤然锐利如刀。吴老板……果然还有后手!而且,是更狠、更直接的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