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背水一战(1 / 2)

李秀兰放下电话,办公室里仿佛还回荡着她刚才斩钉截铁的命令声。窗外,暮色四合,厂区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在那微弱而奇异的“回响”拂过之后,这些灯火似乎也带上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坚韧的意味。

她没有时间沉浸在那种玄妙的感觉里,危机迫在眉睫。吴老板的最后一通电话,与其说是劝降,不如说是战书。三天,或许更短,“万家香”的资金链就会彻底断裂。

“稳住……我在……”

丈夫那跨越时空界限传来的意念,如同给她濒临枯竭的心田注入了一股滚烫的泉流。这不是幻觉,这是一种信念的锚定。卫东在以她无法理解的方式战斗着,而她,必须守好这个家,这个他们共同的“根”!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所有接到通知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到齐,连本该轮休的几个老师傅也闻讯赶来。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但看到主位上李秀兰那异常沉静、甚至隐隐透着一股锐气的眼神时,骚动不安的情绪竟奇异地平复了几分。

“各位,”李秀兰开门见山,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有人不想让我们‘万家香’活下去,掐我们的贷款,断我们的原料,坏我们的名声,想趁着林厂长不在,把我们生吞活剥了!”

她目光扫过全场,将在场每一个人——赵大海的愤懑、张芸的凝重、孙工程师的忧虑、销售科长的焦急——都看在眼里。

“但是!”她话音一顿,语气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他们打错了算盘!‘万家香’不是泥捏的!是林厂长带着我们,从摆地摊、开小店,一步一个脚印,流血流汗干出来的!是我们所有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根本!它不能倒,也绝不会倒!”

“对!不能倒!”赵大海第一个吼了出来,拳头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响。

“李厂长,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干!”销售科长也红着眼睛喊道。

“嫂子,我们听你的!”几个年轻骨干也纷纷表态。

群情被瞬间点燃。绝境之中,领导者的决心就是最好的强心剂。

李秀兰双手虚按,压下激昂的声音,开始部署她的“绝地反击”计划。

“张会计,你负责的账目和资料是关键。不仅要准备齐全,还要做得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我们的清白和实力!重点突出我们的纳税贡献、技术专利,以及每一笔贷款的合规用途和良好还款记录!”

“孙工,你负责生产线和品控。越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质量越不能出半点纰漏!同时,准备好我们所有的产品质检报告、卫生许可证,要最权威机构出具的!”

“老陈(销售科长),你负责市场。一方面,继续稳定还能维持合作的销售点,哪怕量小也要保证供货;另一方面,发动所有销售员,深入市场一线,收集流言的确切来源和传播路径,最好能拿到实证!”

“大海,”李秀兰看向赵大海,“你的任务最重。第一,保障厂区安全,防止有人狗急跳墙搞破坏;第二,物流线是你负责的,想尽一切办法,哪怕绕远路、多花钱,也要确保我们仅有的原料能进来,生产出的产品能送到信任我们的客户手里!第三,联络跟我们关系最铁的那几个运输个体户,关键时刻,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持!”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一直沉默但眼神坚定的宣传干事小王身上:“小王,以‘万家香食品厂’的名义,起草一份《告全体客户与市民书》,把事情的原委,我们遇到的困难,以及我们坚守质量和信誉的决心,明明白白写出来!语言要诚恳,事实要清楚,态度要鲜明!写好后,立刻送去印刷,明天一早,我要在全市主要的百货公司、供销社门口和厂区大门外看到它!”

“另外,”李秀兰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我已经联系了省报的李记者。等他到了,我们不仅要给他看材料,还要请他参观我们的生产线,召开一个面对所有感兴趣媒体的说明会!我们要把一切都摊在阳光下!”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公开账目?召开记者会?这在这个年代的民营企业里,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情!搞不好,就是引火烧身!

“嫂子,这……能行吗?万一……”赵大海有些迟疑。

“没有万一!”李秀兰斩钉截铁,“藏着掖着,只会让流言更有市场!只有把一切都公开,让事实说话,才能打破谣言,争取主动!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生路!”

她环视众人,眼神灼灼:“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但别忘了,我们是做实体的,我们的产品经得起检验,我们的账目经得起查!邪不压正!只要我们自己不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干他娘的!”赵大海被彻底点燃,“就按嫂子说的办!老子倒要看看,谁能把咱们怎么着!”

“万家香”这台巨大的机器,在李秀兰的指挥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凝聚力高速运转起来。

张芸带着财务科的人通宵达旦,将历年的账本、凭证、报表分门别类,整理得清清楚楚,甚至还用红笔标注出了关键数据和合规说明。

孙工程师亲自带着质检班,对生产线进行了又一次彻底的检查和清洁,确保万无一失。那台之前莫名运转顺滑的灌装设备,更是成了他啧啧称奇的焦点,虽然不明所以,但无疑增强了信心。

赵大海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甚至亲自跟车跑了一趟远路,从邻省一个之前联系不多的供应商那里,以略高的价格紧急拉回了一车关键原料,暂时缓解了断炊之危。沿途果然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盘查”和“刁难”,但都被他硬顶着混了过去。

销售科的人全员出动,像梳子一样梳理着市场。很快,一些散布流言的源头被锁定,大多是些街头混混或者收了小恩小惠的闲散人员,背后隐隐指向吴老板手下的人。

小王起草的《告全体客户与市民书》连夜印刷了出来,言辞恳切,有理有据,不仅澄清了谣言,还表达了“万家香”逆境求存、绝不辜负信任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当这份带着油墨清香的公开信出现在街头巷尾和“万家香”厂门口时,果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许多老顾客看到后,议论纷纷,有的表示相信“万家香”,有的则持观望态度。

吴老板那边显然没料到李秀兰会如此强硬地反击,而且手段如此“超前”。公开信打乱了他的节奏,他立刻加大了施压力度。

原料渠道被卡得更死,几乎完全断绝。物流方面,赵大海的车队开始频繁遭遇“意外”事故,不是轮胎被扎,就是被交通部门以各种理由扣车检查。市场上,关于“万家香”贷款即将断裂、即将破产清算的谣言版本再次升级,甚至开始出现针对李秀兰个人的污蔑。

压力如同潮水般一波波涌来。“万家香”的处境并没有因为公开信而立刻好转,反而因为反击,招致了对方更猛烈的打压。厂里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工人,开始偷偷打听后路,气氛重新变得压抑。

李秀兰顶住压力,一方面安抚内部,一方面加紧筹备记者招待会。她知道,这是一场豪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即将到来的省报记者和可能的媒体关注上。

然而,就在记者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之前答应前来采访的省报李记者,在来的路上,乘坐的长途汽车在半道出了“故障”,被迫滞留在了邻市的一个小县城,归期未定!

消息传到厂里,仿佛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人头上。最后的希望,似乎也要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