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波彦将他留在阳翟,而非派回长江,他便明白,北伐在即,黄河水军主帅之位,可能就是自己。
朝中熟悉水战的大将,甘宁要领海军于海上或于河北作战,黄祖虽善水战,已被委以督守济北、泰山,其余诸将,或多长于陆战,或各有职司。唯有他周瑜,是统领黄河水军,对抗袁曹北方水师的最佳人选。他主动请命,既是职责所在,亦是自信的展现。
郭嘉见周瑜慨然领命,抚掌笑道:“妙极!黄河之上有公瑾亲自坐镇,统筹水师,袁绍、曹操水军,实不足为虑矣!大河安澜,则大军后路无忧。”
“大王,”郭嘉话锋一转,手指伸出指向舆图一处雄城,“黄河之事安排妥当,关东防线便只剩下洛阳!到时北伐,裴元绍将军赴关中佯攻河东,威胁曹操要地,如此则洛阳主将空缺。此乃故都,西屏关中,北望河内,东联兖豫,位置极其重要,必须指派得力将领前去镇守,既可稳固后方,亦可作为策应。”
郭嘉话刚说完,却见待在众臣后列,一直凝神静听此次军国大议的太子波昶,突然快步走出,来到御阶之前,像一名真正的将领那样,向波彦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清朗而坚定:
“父王!儿臣波昶请战!愿领军镇守洛阳,为父王分忧,为明国建功立业!”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太子身上。波昶毫无惧色,继续说道:“儿臣自幼随父王巡视军营,聆听教诲,平日学业,从未懈怠武艺弓马,亦熟读兵书战,前岁监国之时,亦曾亲领府卫,平定宛陵城内小股叛乱,深知临机决断之要。”
“儿臣也知军国大事非同儿戏,不敢妄言。然儿臣今已十四,非是稚童,正值男儿立志报国之时!昔日霍去病十七岁勇冠三军,封狼居胥。儿臣不敢自比先贤,但求一实践所学、为国效力之机!望父王应允!”
波彦看着阶下长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
波昶年仅十四,身高已近七尺,容貌俊朗,身形挺拔,眉宇间既有其母的秀雅,更继承了自己的英武与坚毅。尤其难得的是,他也天生神力,远超同龄人,若非身为储君,将来必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绝世猛将。更可贵的是,他勤奋好学,文武兼修,此刻主动请缨,绝非一时冲动。
“好!吾儿有此志气,为父心中甚慰!”波彦朗声应道,声音中充满赞许,“昶儿主动请命,欲为国家担当重任,孤岂有不允之理?准奏!”
“谢父王!”波昶闻言,脸上顿时焕发出兴奋的光彩。
波彦走下王座,来到波昶面前,神色转为严肃:“然,军国大事,确非儿戏。昶儿虽天资聪颖,勤学不辍,但毕竟年幼,缺乏独当一面、领军征战的阅历。因此,孤需派遣得力大将与谋士辅佐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