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大殿内陷入了更深的寂静。唯有殿外寒风掠过檐角,发出呜呜的声响,更衬得殿内落针可闻。
文武重臣们皆低头沉思,或捻须,或蹙眉,或目光闪烁,快速推演着各种可能。北伐事关国运,一言一行都需慎之又慎。
时间在沉默中缓缓流逝,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移动的光斑。
终于,一阵轻微的衣袂摩擦声响起。只见统帅府之首的贾诩,手持玉笏,缓步出列。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仿佛蕴藏着无穷智慧。
“回禀大王,”贾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臣需要舆图。”
波彦眼中精光一闪,立刻下令:“来人,为贾卿挂好舆图,各地大军驻军图也挂上。”
“诺!”殿外侍从早已准备多时,闻令而动,迅速抬上高大的木架,将两幅巨大的卷轴悬挂起来。一幅是标绘精细的天下州郡舆图,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一目了然;另一幅则是明、秦、魏三方的兵力驻防图,密密麻麻的标记代表着无数的营垒和将士。
贾诩走到舆图前,目光如炬,仔细审视着明国与秦、魏二国的交界之地,尤其是黄河沿线与司凉之地。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点,脑海中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推演。其余大臣也纷纷起身,围拢过来,凝神观看,但都默契地保持安静,生怕一丝声响打断了这位智者思路。
许久,那仿佛凝固了时间的气氛,才被贾诩沉稳的声音再次打破。
“大王,”贾诩转身,面向波彦,语气坚定,“臣认为,北伐需正兵三十五万,辅兵与民夫需征集六十五万人,共计百万大军,方可成事。”
此言一出,殿内隐隐传来几声倒吸凉气的声音。百万大军,这几乎是倾国之力,也是明国第一次动用如此多的人向外征伐!
贾诩不待询问,便开始阐述理由:“其一,大军北伐,袁曹二人势弱,必结攻守同盟。吾军若主力过河北上攻打袁绍,曹操必不会坐视。彼必分兵两路,西犯关中:一路率领归附其的匈奴、羌胡骑兵,自北地、上郡南下,猛攻左冯翊;另一路则集结河东兵马,强渡黄河,进犯京兆尹,意图直逼长安,迫使吾军回援,从而达到围魏救赵,为袁绍解围之目的。”
他走到驻军图前,指向司隶和凉州方向:“反之,若吾军尽发司、凉二州精锐,攻打曹操的北地、上郡及河套之地,袁绍也绝不会错过良机。”
“彼必会挥师南下,渡河攻打兖州,或自青州出兵,攻打大王治下北海、东莱及泰山三郡,威胁兖州、徐州,以此救援曹操。”
“因此,大军北伐,兵力绝不能少,东西两线,无论主攻还是佯动,亦或坚守,各路兵马皆需稳固如山,不能后退一步。兵力若寡,则东西难以兼顾,首尾不能相顾,必生大患。”
他稍作停顿,让众人消化这复杂的战略态势,然后继续道:“其二,袁曹二人之势力,亦不容小觑。袁绍虎踞冀州多年,冀州乃天下最富庶之州,人口数百万,钱粮广盛。加之其掌控青州大部、幽州及并州雁门等要地,养兵数十万不足为奇。更需警惕者,魏国与草原鲜卑、乌桓交好,换取了大量战马,军中有不少骑兵,意图在平原之地,以其铁骑与吾军争锋。若战事不利,袁绍极有可能引草原胡骑入关,以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