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出了葭萌关,向徐晃出示出使文书,得到允许,在徐晃派兵保护下进入汉中。
这一路行来,但见山势险峻,关隘森严,张松心中不由暗叹明国防守之严密。徐晃派来的士卒虽只有十余人,却个个精神抖擞,军容整齐,行进间步伐一致,显是训练有素。
为首的什长对张松颇为恭敬,却不多言,只在前引路,目光时时扫视四周,警惕非常。
张松此行明为商议通商,实则另有所图。他打算先北上关中,亲眼看看明国新地治理如何,再转道洛阳,最后南下阳翟,与明国商议通商之事。这一路他要细细观察,将明国的虚实尽收眼底。
走在褒斜古道上,张松不禁感慨万千。这条通往关中的道路,与他年少时外出游历所见已大不相同。
那时的道路崎岖难行,每逢雨季更是泥泞不堪。如今的道路却平整许多,也加宽了不少,足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道路两旁的凉亭与驿站也多了起来,每隔一段便有一处,供行人歇脚、暂住。
走着走着,就看见前方无数的人挥着工具,推着车,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一些人将道路平整夯实,另一些人则在凿开挖开路两旁的土石,进一步加宽道路。张松注意到,这些民夫虽然劳作辛苦,但面色红润,衣衫较整,不似寻常服役的百姓那般面黄肌瘦。
待下工时,更让张松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这些修路的人排着队,在一个小吏那里挨个领着工钱。张松细数,每人竟领了十余文钱。旁边还有一名魁梧甲士按剑而立,目光如炬地监督着发钱的整个过程。
看到这里,张松便明白了,明国竟然是花钱雇佣百姓修路,而不是征发徭役!更令他震惊的是,他听说这些民夫劳作期间,官府还管一顿午饭。这在其他地方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明国府库难道都充盈至此?”张松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竟能花费大量钱财修路,而不是让百姓自备干粮前来服役。”
他忽然想起圣贤书中所描绘的盛世景象,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农忙时耕地种粮,农闲时务工赚钱。这不正是历代士人梦寐以求的治国理想?没想到在明国这里成为了现实。
张松压下心中的震撼,走上前去,向一位刚领完工钱的老农询问道:“老丈,请问这修路的活儿,官府给的钱可还公道?”
那老农见张松衣着不凡,又有军士护卫,知道是位贵人,便恭敬地答道:“回贵人的话,绝对公道!一日十五文,从不拖欠。而且还没有人敢克扣,都是如数到手的。”
“哦?这是为何?”张松好奇追问。
老农指了指不远处那位魁梧甲士,压低声音道:“明王为了杜绝在旁监督。我们领完钱,还要在府卫那里签字画押。听说隔一段时间,上面还会派人来查账呢!”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插话道:“明王最恨贪官污吏。前些年丹阳烈属营上下贪污,被查出来后全部剥皮充草。他们如今还被使者带去各地巡视,用来威慑各地官吏哩!”
张松闻言,心中更是震撼。他谢过几位民夫,继续前行,一路上思绪万千。
“看来这明国吏治倒也清明,从汉中守军也能看出明军军纪严明。这明国吏事、兵事、民事,竟然做得无懈可击。”张松暗自思忖,“如此看来,天下迟早是明国的了,蜀国也要完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苦笑一声:“可笑的是,刘备同为汉室宗亲,却背叛吾家大王,分裂出去一郡。致使巴蜀无法整合力量,两人相互牵制,无法向外用兵。”
忽然间,张松脑海中灵光一闪,想通了一个关键:“原来如此!怕是明国早就知道刘备性情,才故意放刘备入蜀,就是为了搅乱巴蜀局势。他们一直监视着刘备,等刘备拿下雒城攻成都时,才给成都送信,使大王与刘备二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大战。真是好高深的计谋啊!”
张松长叹一声,心中涌起一股悲凉:“哎,蜀国完了。在这等对手面前,蜀国哪有胜算?”
带着满腹忧虑,张松继续北上,不日便抵达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