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愿意南迁之民,政务府需做出足够的补偿与优待。例如,其子女可优先择录进入郡学、县学乃至学院学习。分配土地时,可比照中原之地多分几成。或者直接根据路途远近、人口多寡,发放安家钱粮、种子农具,助其尽快立足。还有南方瘴气频生,蛇虫鼠蚁众多,医师得多多配上,方便百姓治病。”
接着波彦又说到工事的重要:“再者,南方诸郡远离中原腹地,山重水复,交通不便。若有平坦坚固的道路通往南方,则是维系统治、促进发展的命脉所在。”
“唯有道路畅通,朝堂政令才能及时传达,地方治理才能有效贯彻,朝堂也才能更好地监督地方,避免出现山高皇帝远,某些不法官员、或地方豪强恶霸相互勾结、欺压百姓、尾大不掉之局面。”
波彦看向工部官员所在的位置,语气严肃地命令道:“因此,工部要立即选派得力干员,会同精通地理水文之人,组成勘探队伍,前往南方各地,详细勘探山川河流走势,依据实际地势,规划并修筑新的官道。记住了,有路,才有未来!有路,各地的物产才能方便交易,文化才能相互交融,人才才能自由流动,赋税才能顺畅输送。道路,乃国家之血脉,血脉不通,则肢体羸弱!”
接着,波彦抛出了一个更为石破天惊的想法,他目光灼灼,声音响彻大殿:“然而,目前阻碍中原与南方交流融合的最大天堑,仍是那浩瀚宽阔、水流湍急的长江!”
“大江分割南北,往来仅靠舟船摆渡,效率低下,且风险颇大,每逢风高浪急或江水暴涨便需停航,严重制约南北沟通。今日,孤便要向天下传令,广召天下能工巧匠,凡自信精通工程营造、有奇思妙想者,无论出身,皆可前来应募!”
波彦提高了音量,宣布了足以让任何人动心的悬赏:“孤要尔等想尽一切办法,集思广益,给孤在那滚滚长江之上,建造起一座甚至数座坚固无比、可屹立百年不倒的跨江大桥!”
“谁若能献上可行之法并主持建成此桥,孤便封他为长江县侯,与国同休!此外,再额外赏赐大桥建成后,头一年所收取的所有过桥费用!建桥所需一切费用,无论多少,皆由明王府一力承担!一亿钱若不够,便投入十亿钱!十亿钱若不够,那便投入百亿钱!”
“孤富有四海,岂吝啬于利国利民之工程?只要此跨江大桥能够建成,则南北天堑变通途,交流往来不再困难,其利必将惠及千秋万代!”
殿内群臣,起初听到大王要继续在南方修筑道路,虽觉工程浩大,但也觉得尚在情理之中。
毕竟自家大王自当年在会稽起势开始,便极度重视道路交通,甚至专门组建了一支常年奔赴各地修路架桥的工兵营。
每逢农闲时节,还会征募大量百姓跟随工兵营一同参与修路,既加快了工事进度,也让百姓赚取些钱财补贴家用,可谓一举两得。
至今,明国治理的各郡县之内,已不知新修、拓宽、夯实了多少里的官道,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流通与军事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