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徐州、江淮救灾之事尚未完全了结,江东、荆州两地近来也连续传来暴雨成灾、山洪暴发的消息,两地官府正领百姓全力疏浚河道、加固堤坝,这些工事无一不在消耗着大量的钱粮。”
“若此时调动大军,曹操、袁绍兵马南下,战端一开,绝非想停就能停下,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国力的恶战。曹操、袁绍二人,也算是实力雄厚,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且他们本身都是雄才大略、善于用兵之主,绝非袁术那种无德无才、贸然称帝的草包可比,是极其难以对付的劲敌。”
“大战一旦爆发,所有关乎民生的救灾、水利、农耕等都必然被迫停滞,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天下黎民苍生。”
徐庶走到舆图前,指着益州周边:“对于益州,吾等最好的策略,就是坐山观虎斗,以拉拢劝降为主,辅以战略要地的逐步蚕食与封锁。”
“当前,明国在益州已拥有汉中郡、牂牁郡,若再依奉孝之策,拿下广汉属国,并依太史慈将军之进展,待其平定益州郡后,便可对巴蜀形成东、南、北三面的包围,将其死死困在蜀地。”
“届时,二刘内耗不止,又无外援,只能坐以待毙,等吾明国大军在平定北方后,从容收拾局面。此乃以最小代价,获最大利益之上策。”
殿内其余众臣听完郭嘉与徐庶的取巴蜀策略,在仔细权衡后,也纷纷出言表示支持郭嘉和徐庶的看法,一致认为当前应以休养生息、巩固内政为第一要务,不宜在益州开启大战。
毕竟,若要稳妥地攻取巴蜀,非动用十万以上的大军不可,如此规模的兵马调动与后勤补给,绝无可能瞒过北方。
而眼下,新的冶铁法与制钢法正推广至全国各大矿场,优质的钢铁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输送至工匠营和工部,用于打造更精良的军械、铠甲及农具。
待全军换装完毕,新式骑兵训练成熟,国力更加充盈之时,再兴北伐之师,一统天下,方是万全之策。
波彦端坐于王座之上,静静地听着麾下众位心腹谋臣的言论,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张巨大的天下舆图,显然在进行着最后的权衡与决断。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诸爱卿所言有理,此时确非与巴蜀开战的最佳时机。
就依奉孝之策行事,第一,严令吕蒙,可伺机攻取广汉属国与阴平道,设立新郡,完成对巴蜀的北部封锁,但兵力得控制在万人以内,不得冒进,不得过度挑衅二刘。第二,全力进行劝降拉拢,首选张任及葭萌关、剑阁守军。
奉孝,此事由尔全权负责策划,所需人员、信物、条件,由尔拟定,报孤批准。可即刻传令于赵云,让他安排妥当军务后,秘密前往葭萌关,尝试劝降张任。告诉他,务必以自身安全为重,见机行事,若事不可为,不可强求。第三,传令全军、全国,继续行休养生息之国策,各级官吏务必各司其职,督促农桑,兴修水利,鼓励工商,储备钱粮,整训兵马,不得因益州之变而有任何懈怠!吾等要继续积蓄力量,等待那雷霆一击、定鼎天下的最佳时机!”
“大王圣明!”众臣闻言,齐齐躬身行礼,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