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看完信件,他轻轻放下,略一沉吟,便出列发言,他的声音清朗而冷静,分析条理清晰:“大王,臣依各方情报,认为对于益州之乱,明国目前最佳之策,乃是以静制动,不必直接派大军介入,而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休养生息之国策。”
他顿了顿,看到波彦与众人都在专注倾听,便继续深入阐述:“理由有三。其一,形势不允许。徐州与江淮还在救灾,但灾后重建、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等事宜,仍牵制了朝堂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精力,此时实不宜再开启一场浩大、胜负难料的战事。”
“其二,巴蜀内部形势复杂。如今二刘反目,刘备突然发难,确实打了刘璋一个措手不及,但正如鹰卫情报所示,幸亏鹰卫的人提前将消息送到了成都,使得刘璋有了防备时间,没让刘备偷袭成都之计得逞。
”眼下,刘备虽据有广汉郡,势头正盛,但刘璋毕竟占据着巴蜀大部分郡县,在人口、钱粮、正统性上仍占优势。二人相争,正如两虎相斗,短期内难分胜负。若吾军此时大举介入,极有可能促使这对反目的同宗暂时放下恩怨,再次联合起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届时,吾等面对的将是一个团结的益州,巴蜀难进,那必然是胜负难料,即便胜了,也必然是损失惨重的惨胜。”
“其三,如大王所说、北方强敌环伺。曹操、袁绍绝非庸主,他们对明国的发展壮大早已心存忌惮,一直在寻找南下的机会。吾军若动,便是给了他们最好的借口与时机。臣认为,此时绝非用兵巴蜀的良机。”
郭嘉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然而,不以大军介入,并非意味着吾等什么都不做。恰恰相反,完全可以依吕蒙将军之计,行趁火打劫之实,只是这打劫需严格控制。臣建议,可命吕蒙将军伺机而动,出兵攻取广汉属国与阴平道等地。”
“此地并非二刘核心,处巴蜀之外,防御相对薄弱,且位置重要,拿下之后,可与大军现有的武都、阴平连成一片,新设一郡。”
“如此,既可进一步压缩巴蜀的北方,防范陇西一带的羌人势力与巴蜀勾结,也可彻底堵死巴蜀兵马从陇西方向出川北上的通道,确保凉州侧翼的安全。此乃一举多得之策,且动作不大,不易过度刺激北方二雄,亦不会严重影响吾国休养生息的大局。”
接着,郭嘉提出了一个更为精妙的计策:“此外,吾等还可以在二刘之间,行分化瓦解、釜底抽薪之策。据鹰卫多年收集的情报,以及对刘备此人生平行事的深入分析,此人确非池中之物,绝非甘于久居人下之辈。”
“他出身微末,却胸怀大志,早年因参与镇压黄巾军有些许功劳,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可谓起点极低。后来依附其同窗好友、当时势力正盛的幽州公孙瓒,得以在不同地方任职,然其命运似乎多舛,为官之地不是被贼寇攻破,就是因公孙瓒被袁绍击败而被迫放弃地盘,辗转流离。”
“他眼见公孙瓒大势已去,便抓住北海孔公被黄巾管亥围困、求援于他的机会,率军进入北海,助孔公解围后便留了下来。此人极善笼络人心,四处招贤纳士,宣扬其汉室宗亲的身份,妄图积累资本,争夺天下。”
“那孔公亦是聪明人,或许察觉刘备志不在小,恐给北海引来灾祸,便借曹操屠戮徐州之事,巧妙地将刘备请出了北海,推荐其前往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