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徐庶奏报兵事(2 / 2)

“大王安排徐晃将军驻守金牛、米仓二道,李傕将军主持汉中军务,随时可援助徐晃将军便是如此。”

“司隶校尉部与凉州,直面羌胡铁骑与曹操河东势力的威胁,然吾边境已修建起烽燧、堡寨,依托地利,驻守十万兵马,足以采取守要点,控交通,精骑反制之策,防备羌胡扰边,同时监视曹操动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兖、青、徐三州交界之处,乃是吾明国与袁绍势力交锋之前沿,”

徐庶语气愈发坚定,手指在空中虚划,仿佛勾勒出黄河沿岸的防线,“在此处布置十五万精锐大军,背靠中原腹地,依托黄河天险,构建坚固营垒,配以强大水师巡弋河上,足以形成铜墙铁壁,抵抗袁绍倾巢南下。

其余近二十万兵马,则分散驻守各郡县要地,一则维持地方靖安,防止心怀叵测之辈趁乱起事,二则作为战略预备,一旦任何方向有警,可依托境内发达的驰道,迅速驰援。这还得是大王英明,每年都在砸钱粮修路,今派上大用。”

最后,徐庶说道,声音中充满自信:“况且,吾明国军制完善,户籍清晰,丁壮记录在册。一旦爆发大战,民部钱粮储备充足,可于旬月之内临时征召数十万预备兵员。”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年来,退役的老兵数以万计,他们皆历经战阵,熟稔号令,只需召回军营,稍加编练整训,配发兵甲,便是一支支可即刻投入战场的精锐之师。故此,臣敢断言,明国根基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惧任何来犯之敌!”

波彦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徐卿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孤心甚慰。养军确实不易,一兵一卒,一甲一胄,皆民脂民膏。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既然统帅府已有如此周全部署,战略清晰,进退有据,孤便放心了。”他目光扫过殿内文武百官,语气刻意轻松了几分,“军务既毕,

话音刚落,盐铁司副司主连忙整理衣冠,快步出列。因司主张昭尚在凉州处理河西盐池要务,今日由他这位副手代奏。

如今朝野上下,皆称盐铁司、税部、商部为明国三大财神,这位副司主虽初次在如此重大场合单独奏对,略显紧张,额角微见汗渍,但奏对间条理清晰,仍显露出财政官员特有的精明与干练。

“启奏大王,”他声音清亮,努力保持镇定,“自大王会稽起势,便力排众议,实行盐铁专营之策。

多年来,随着王师所至,疆土不断扩大,新增盐场、铁矿、冶坊众多,盐铁司每年获利亦随之水涨船高。

去岁全年盈利,经税部稽核、民部接收、监察府审计及明王府内务司最终复核四方账目,确认无误后,已悉数移交民部国库,共计三十一亿三千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