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徐庶奏报兵事(1 / 2)

民部陶让躬身退至班列之后,宽大的朝服袖摆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在寂静的大殿中带起一丝微不可闻的风声。

文武百官皆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如明镜一般,知晓接下来要奏报的乃是关乎国本兴衰的军国大事。

只见兵部尚书徐庶整了整绛紫色朝服,手持玉笏,步伐沉稳而坚定地出列,履声铿锵,在空旷恢弘的殿宇中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弦上。

“臣,兵部尚书徐庶,启奏大王。”徐庶声音洪亮,带着久经沙场者特有的沉稳与力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据兵部依各军所交兵册最新筹算,兵部官员赴各地驻军核查。全国在册兵员,实数共计五十万又六千人。”

“其中,披挂完整铁甲的精锐战兵已有一成多,逾五万之众;披挂皮甲或镶铁皮甲的辅兵、驻防兵则有二成有余,约十一万人。”

“工部与直属大王统帅府的工匠营日夜赶工,分设于徐州、豫州、荆北、江东的四大兵工作坊炉火不息,持续为大军打造兵甲,同时修缮历次战役中缴获或军中训练损耗的甲胄兵器。依目前进度,至明年春耕后,军中总披甲率有望提升至四成。”

“各类攻城器械,自冲车、云梯、井阑,至投石机、壕桥、望楼车,一应俱全,且各地武库储备充足,可随时调配至前线。”

波彦端坐于蟠龙雕花的王座之上,手指下意识地轻叩着紫檀木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沉吟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在殿内回荡:“徐卿,军中实数五十万人,可否够用?孤常深夜思量,昔年秦皇扫六合,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高祖定鼎天下,亦需韩信将兵数十万之众。今孤明国疆域日广,北至黄河,南抵交趾,东临渤海,西接羌胡,关山万里,河川纵横。”

“这五十万兵马,分守各处要冲关隘,是否会有捉襟见肘之虞?再者,袁绍拥河北之众,曹操据河东、并州山地之险,刘璋稳守巴蜀。要不要继续征兵。”

徐庶闻言,躬身再拜,神情从容不迫,显然对此问早有成竹在胸。“回禀大王,此等军国大事,臣岂敢怠慢?”

“日前,臣与统帅府各位尚书、参军连日商议,推演沙盘,分析局势,皆以为,依吾明国当前国力、财力及后勤转运之能,实数五十万战兵已足够支撑四方战略,且能保持精锐之师的本色。”

“大王明鉴,兵贵精不贵多,昔日光武帝中兴汉室,亦不过凭借幽冀精兵数万,便定鼎天下。若盲目扩军,徒增员额,非但无益于战力提升,反成累赘,空耗钱粮,此乃取祸之道,非强国之策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凝神倾听的众臣,继续条分缕析:“具体而言,巴蜀之地,群山环抱,剑阁峥嵘,栈道险峻。难进也难出,吾军只需派遣数万精兵,由一员上将统领,扼守白水、葭萌等关键隘口,便可如铁锁横江,牢牢锁住益州,使那刘璋纵有十万甲兵,亦难出川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