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时分,膳厅内灯火通明。虽然波曦尚未归来,但一家十口围坐一桌,已是难得的热闹。波彦亲自为父母布菜,又为妻子和孩子们夹菜,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波昀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最近学的剑法招式,虽然稚嫩,但已有模有样。
波安和波慧则向大家展示她们用父王赏赐的瓷器盛装点心,青翠的瓷碗衬托着精致的糕点,更显美味。波昶安静地用餐,偶尔为祖父母布菜,尽显长孙风范。
膳后,波昶领着弟妹们在前院玩耍,波彦则与父母和妻子在后院凉亭中品茗闲谈。明月当空,清风徐来,一家人享受着这难得的安宁时光。
“还记得尔小时,痴痴傻傻到处疯跑,为求医治尔痴傻之疾走遍天下。幸得老天垂怜让吾儿清醒。也得感谢天公将军吉言,可惜当年天命不在黄巾,吾等为求自保南下会稽,天公将军没多久病逝,百万黄巾付之一炬。”
波才望着已然成为一方雄主的儿子,眼中满是自豪,“如今,吾儿的故事比为父的还要精彩得多。”
波彦恭敬地为父亲斟茶,笑道:“儿子能有今日,全赖父亲当年毅然加入太平道,得神上使之职,有了统领豫州黄巾名义,领着数十万占了会稽,才一步步慢慢做大,还得感谢父亲母亲给儿一个九尺之躯,才能在战场所向睥睨,建了这番功业。”
陈兰看着父子二人相谈甚欢,欣慰地对陶贞说:“看着他们父子这般,还是与当年一样,无王公贵族那种父子相离”
“母亲说的是。”陶贞微笑应道,“一家人团圆和睦,便是最大的福气。”
这时,前院传来波昀和波昫嬉笑打闹的声音,夹杂着波安温柔的劝解声。波彦听着孩子们的笑语,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些年来,他征战四方,难道有机会听到这样温馨的家庭声响。
十余日后,当家臣带着波曦从洛阳平安抵达阳翟时,整个王府都沸腾了。波曦已经长成一个挺拔的少年,眉目间既有波彦的英气,又有陶贞的秀雅。
“父王!母后!”波曦激动地奔向迎接他的家人,眼中含着热泪。
波彦拍了拍波曦肩膀。陶贞在拭着喜悦的泪水,波昶和弟弟妹妹也围了上来,争相与久别重逢的波曦问候。
当晚,王府举行了盛大的家宴,庆祝波曦的归来和全家的大团圆。席间,波曦讲述了在洛阳求学的经历,学了修城与建宫殿的学识,波昶则分享了监国理政的心得,弟妹们则争先恐后地向二兄展示自己的新学的才艺。
波彦看着这热闹温馨的场面,心中满是感慨。征战沙场、开疆拓土固然重要,但家人团聚、天伦之乐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他举杯起身,朗声说道:“今日一家人终于团圆,此乃天大的喜事。愿从今往后,波家上下和睦,携手同行!”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