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波彦劝降周瑜(2 / 2)

最后,波彦目光凝重地看向众人,沉声道:“从今往后,凡担任重要职务之人,其身边的护卫人数都要有所增加,以确保安全无虞。”

商议一些要事后。

波彦派人前往皖城,告知皖县他已经到达的消息,并表示想要祭奠一下孙策。

此时,在皖城里的周瑜收到了波彦到来消息,他深知这意味着自己与皖县他人需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继续坚守皖城。

周瑜心中明白,如今好友孙策已逝,而孙策的儿子还年幼,无法处理政务。要想守住庐江这片基业,实在是困难重重。

如继续带兵顽强抵抗,一旦城池被攻破,孙氏恐怕将会被灭族。

经过深思熟虑,周瑜决定在见到波彦之后,尽力为孙家争取到最好的安置条件。

周瑜带着孙绍出城,陪同波彦前往孙策陵墓处。

皖县城外,波彦以诸侯之礼隆重地祭奠孙策。他看着跪在孙策陵墓前的,那个年幼的孙绍,心中也明白了周瑜的做法。

波彦对身旁的周瑜说道:“公瑾,如皖城投降,孙策之子可继承乌程侯爵位,领一份俸禄。保证今后衣食无忧,将来出仕也行。”

“吾也知公瑾胸有文武,才能无双,吾愿以水军统帅以待公瑾。让公瑾才华尽情施展。建立大功,开疆扩土。留名青史。”

周瑜还想再争取一下,被波彦打断:“公瑾,不必再讨价还价,这是吾最大诚意,在吾治下,还未有一人领过爵禄,封过侯,想领俸禄,得做事,流过血。没人白吃米饭。”

“公瑾是聪慧之人,也知吾取庐江不用费多大劲,只是想让麾下将士少点伤亡。”

“这还是吾第一次出面,亲自劝降敌人,只为公瑾才能而来。不然吾大军取得庐江南面,南下与城外兵马汇合,十余万精锐之师包围皖县,取城轻而易举,不行吾还可再调兵前来,十万不行,三十万,三十万不行,可来百万,不信皖县还能守住。”

“到时皖县将一人不留,望公瑾谨慎思之。”

“公瑾如若还不放心,吾那三子与孙文台小女年龄相仿,二人可定亲,待他们成年便可成婚。”

“公瑾回去与孙家商议一二,吾给公瑾三日时间,三日过后,吾没收到公瑾回复,视皖县放弃投降,顽抗于吾大军。将立马下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