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看着那名小将激动地走出大帐,脸上还挂着泪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
他转头看向波彦,指着那名离去的小将,疑惑地问道:“明公,发生何事?”
波彦微微一笑,似乎对贾诩的问题并不意外。他轻声说道:“哈哈,文和,这乃是件喜事。刚才送来信件,而这位传令兵恰好负责传递。吾发现他颇有才能,而且在军中还十分勤奋好学,靠送信立下了不少功劳。”
说到这里,波彦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接着道:“如此人才,实在难得。吾心生惜才之意,便决定给他一个进入军校深造的名额,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这还是波彦第一次给人入军校名额,看来此人必有过人之处。贾诩等人纷纷出言恭喜波彦寻得人才。
波彦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此外还有一喜,那就是庐江的孙策已经死了。奉孝等人希望吾能尽快赶到皖县,由吾亲自出面去劝说孙策的部下投降。如拖延时间,恐有变故发生。”
他环视了一下在座的众人,继续说道:“正因如此,吾才召集尔等来商议此事。吾打算先率领亲军赶往皖县,而尔等则留在安国按兵不动,坚守大营,防止敌军袭营,一切都要等待吾的命令行事。”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随后,波彦转头看向门口,只见一道身影如疾风般快步走来。来人正是刑道荣,他进入营帐一见到波彦便赶忙施礼,然后禀报道:“启禀问候,亲军已经集结完毕,干粮饮水也都已装载妥当,可以随时启程。”
波彦微微颔首,表示知晓,接着他下令道:“好,立刻出发!”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波彦带着亲兵开始向南进发。一路上,波彦率领着军队风驰电掣般地疾驰而过,所过之处,庐江的守军们都噤若寒蝉,无人敢出兵阻拦。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波彦的军队终于抵达了皖县。一进入皖县城外的大营,波彦便感到一股疲惫袭来。他稍作歇息,然后走进营帐,看到郭嘉等人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食物。波彦也不客气,狼吞虎咽地吃完后,便带着亲军们去休息了。
这一觉,波彦睡得格外香甜。当他悠悠转醒时,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洒在他的脸上。他伸了个懒腰,感觉精神焕发,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觉中消散殆尽。
洗漱过后,喝点稀粥与吃几个煮蛋。召集众人议事。待他去到中军大帐,众人已到齐。
只听得一声高呼:“吴侯到!”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恭敬地行礼。
波彦面沉似水,缓缓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开口问道:“孙策是如何死的?”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股威严,让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裴元绍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禀吴侯,经过这些时日,已经弄清楚了。原来是孙坚当年与人结下的仇怨,如今那仇人找上门来,趁孙策不备,放毒箭将他害死。”
波彦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沉默片刻,接着说道:“孙策之死,给吾等敲响了警钟。如今这天下尚未太平,吾等切不可掉以轻心。无论是谁,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护卫在身旁,以防他人暗杀。”
说到这里,波彦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多次暗杀,“吾也曾多次遭遇刺客的袭击,但幸得身边护卫警觉,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并将这些刺客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