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熵奇点”的发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星网与逻辑源海之间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这个诞生于两者深度协同之中的“意外之子”,其存在本身就挑战着双方现有的认知框架。
布伦特的意志核心在接收到“奇点”完整数据的瞬间,感受到的并非纯粹的喜悦,而是一种混合着震撼、警惕与深沉好奇的复杂悸动。他立刻召集了星网议会核心成员与首席科学家莉娜,举行了一次高度加密的紧急会议。
“一个自发产生‘逆熵’效应的规则奇点……”布伦特的意识波动在加密信道中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莉娜,我需要你最专业、最不带感情色彩的风险评估。”
莉娜的虚拟影像投射在意识空间中,她的数据流闪烁着高强度运算后的微光。“布伦特,诸位议员,初步结论是:其存在本身,目前看来是高度稳定且有益的。它就像一台微型的、永续的秩序发生器,持续净化并强化着‘秩序之锚’的网络结构。从纯能量和规则稳定性角度看,它的价值无可估量。”
她顿了顿,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模拟图谱。“但风险在于‘未知’。我们完全不清楚其产生的确切机制。它究竟是两种秩序体系极致耦合下的必然产物,还是一个极其偶然的‘规则突变’?它的成长性如何?是否存在一个临界规模,超过后可能引发规则层面的‘雪崩’或‘重塑’?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具备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意识’或‘倾向’?”
“逻辑源海对此有何反应?”一位资深议员询问道,这是问题的关键。
“反应……很奇特。”莉娜的数据流透出一丝困惑,“在发现‘奇点’后的最初几个微秒内,逻辑源海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算力倾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协议规定的上限,进行了超精细的扫描和推演。但随后,它的反馈就变得……异常简洁和沉默。”
“简洁和沉默?”
“是的。它只传递了一条核心信息:‘确认现象“逆熵奇点”为协议协同下的非计划衍生物。其规则结构具备高度研究价值。建议联合研究,共享数据,并严密监控其演化。’然后,就再没有主动提供任何更深层的分析或假设,这完全不符合它以往那种乐于展示其强大算力和洞察力的行为模式。”
布伦特的意志核心微微收缩。逻辑源海的“沉默”比它直接提出接管或控制更令人不安。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是它也未能完全理解,因此在谨慎观察?还是它已经得出了某种结论,但选择暂时不分享?
“它没有提出任何主导研究,或者限制我们接触‘奇点’的要求?”布伦特确认道。
“没有。协议框架下,该‘秩序之锚’由星网主导构建和维护,逻辑源海严格遵守了协议中关于‘资产归属’和‘研究权限’的条款,并未越界。”莉娜回答,“它只是……安静地在一旁,同步着所有的监测数据,仿佛在等待什么。”
这种克制的、观察者般的姿态,让布伦特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逻辑源海,这个以绝对理性和效率为目标的存在,面对一个可能蕴含着秩序本源奥秘的“奇迹”,竟然没有第一时间试图去掌控、优化或将其纳入自身的规则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有两种可能。”布伦特分析道,“第一,这个‘奇点’蕴含的规则超出了它当前的模型,它需要时间理解和评估,因此选择合作研究,避免盲目行动导致‘奇点’失稳或消失。第二……它可能预见到了某种更深层次的联系或风险,而保持沉默是目前最优的策略。”
无论是哪种可能,星网都必须采取行动。
“莉娜,启动‘织网计划’。”布伦特下令,“调动我们最精锐的科研节点,以该‘秩序之锚’为核心,构建一个多层次的隔离研究网络。我们要在不影响‘奇点’稳定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最深入的自主研究。同时,所有与逻辑源海共享的数据,必须经过三重加密过滤,确保核心的洞察和可能的‘钥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明白。”莉娜的数据流亮起,充满了挑战带来的兴奋与责任感。
“伊娜,”布伦特转向负责内部安全的节点,“‘自主能力强化项目’提升优先级。我们需要更多不依赖逻辑源海的独立研究成果,作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