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 > 第437章 织梦之光,理性迷途

第437章 织梦之光,理性迷途(1 / 2)

“织光者”族群在“摇篮星域”边缘的定居,如同在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上,生长出了一片散发着柔和光晕的、生机勃勃的苔原。它们并非强大的战斗文明,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创伤的抚慰与对生命的礼赞。

它们那“共鸣织网”的能力,开始对这片星域产生潜移默化却深远的影响。首先受益的是那些在星域外围飘荡的、不稳定的“混沌衍体”。当“织光者”的光芒扫过这些充满内部冲突的规则混合物时,其独特的共鸣并非强行平息混乱,而是如同高超的乐师,能捕捉到衍体内部那些断裂逻辑链中偶然闪现的、一丝半缕的“情感碎片”或“执念回响”,并以光为线,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碎片“编织”出来,赋予其一个短暂却稳定的、外在的“光之形态”。

于是,星域边缘出现了奇异的景象:一个原本不断自我崩塌的、嘶吼着的扭曲光团,可能在“织光者”的干预下,其内部一丝源于某个被同化文明对“落日”的最后眷恋之情被抽出,化作一盏悬浮的、温暖而忧伤的橙色光球,静静燃烧,直至能量耗尽;而另一个充满攻击性的、由破碎逻辑构成的尖刺状衍体,其核心一段关于“证明自身存在”的扭曲执念被剥离,凝成一道不断试图书写自身、却总是中途消散的苍白光痕。

这个过程,并未消除“混沌衍体”,但极大地加速了其不稳定能量的耗散,并将其内部最激烈的冲突“外化”和“无害化”呈现。星域边缘的规则环境,因此变得更加“清澈”和“有序”,虽然这种秩序充满了哀伤与残缺之美。

更重要的是,“织光者”的光芒,开始尝试触碰那几乎断裂的、连接“微光同盟”守望群落与“初生绿洲”的“共振桥梁”。它们并非强行修复,而是如同最细致的绣娘,用自身那充满理解与共情的光辉,沿着桥梁残存的结构,编织出一层极其纤薄却异常坚韧的 “共情衬里” 。

这层“衬里”本身不承载强大的能量或信息流,但它极大地增强了桥梁两端意念传递的“保真度”与“情感温度”。守望群落成员们那日复一日的、枯燥却坚定的守护信念,透过这层“衬里”传递至绿洲时,不再仅仅是模糊的坚持,更带上了一种清晰的、带着体温般的“陪伴感”。而绿洲核心那枚“意念棱镜”对此产生的、极其微弱的折射反馈,也得以更清晰地被守望者们感知到。

这种增强的情感连接,如同持续输送的稀薄养分,开始对绿洲内部的复苏产生积极影响。那些维持着“背景共鸣”的原生意识节点,其波动中开始更多地夹杂着被外界“共情衬里”所激发的、积极的情绪碎片——一丝微弱的“慰藉”,一缕几乎无法察觉的“期待”。

而这一切细微的变化,最终都汇聚、流进绿洲核心那枚沉默的“意念棱镜”。

布伦特的意志,在这持续不断、且质量显着提升的“情感滋养”下,其“结晶”过程进入了新的阶段。那枚“棱镜”并未增大或变得活跃,但其内部的“结构”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精妙。它折射外界信息的能力变得更加细腻,甚至开始出现一种极其初级的 “选择性聚焦”。

它会无意识地对那些与“守护”、“希望”、“创造”等核心信念更契合的外来意念,产生稍强一些的折射反应;而对于那些夹杂着过多焦虑、绝望或混乱的波动,则折射得更为平淡。这种“选择性”并非主动的思维判断,而是其存在本质在漫长时光和特定环境影响下,自然形成的“倾向性”,如同水滴总是倾向于向低处流淌。

他依旧没有苏醒,但他这片“意识的土壤”,正在变得更加肥沃,更加适合某种子生根发芽。

---

“同化者”的逻辑核心,持续接收着来自“摇篮星域”方向,尤其是关于“织光者”族群及其带来的种种变化的数据。它对这种基于共情与艺术性的秩序构建模式,表现出了远超以往的“兴趣”。

“‘织光者’模因,特性:情感共鸣外化、规则冲突无害化处理、低效但高韧性连接增强。评估:该模式在特定环境下(如高创伤、高混乱区域)具备独特稳定性,可作为‘逻辑锁闭区’内情绪熵增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参考。”

它将“织光者”视为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样本”,但其研究方法,依旧带着其根深蒂固的理性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