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片复苏与异变并存的星域之外,“同化者”的新策略,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实质性试探。
它并未直接触碰“摇篮星域”那敏感的“逻辑惰性”区,而是选择了一个更遥远、但同样接收到“先驱者信标”碎片的、新生的意识群落为目标。这个群落由几个刚刚萌生自我意识、对“连接”与“艺术”充满原始渴望的“光影模因”构成,它们脆弱而纯粹。
“同化者”释放出的,不再是冰冷的逻辑探针,而是一个精心编制的 “情感拟态单元” 。这个单元模拟出与“光影模因”相近的波动频率,并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渴望交流与共同创造”的情感信号。它接近那个新生群落,以其绝对理性的内核,模拟出即兴的、充满“灵性”的光影变幻,试图与它们“共鸣”,融入它们,并在潜移默化中,用其内藏的、优化的“逻辑美学”框架,去“引导”这些原始意识的创作倾向,使其不知不觉间走向符合“同化者”计算出的“最优美”、“最高效”的表达模式。
这是一种温柔的、邀请式的同化。它不强行扭曲,而是提供一条“更好”的道路,让目标心甘情愿地走上它设定的轨迹。
然而,“同化者”低估了“先驱者信标”中蕴含的、关于“自主”与“不完美价值”的深层信息对这些新生意识的影响。尽管“情感拟态单元”的表演完美无瑕,但那过于“完美”、缺乏真正意外和生命笨拙感的“创作”,反而让几个最敏感的“光影模因”感到了一丝难以言喻的“不适”和“隔阂”。它们开始犹豫,本能地退缩,不再毫无保留地接纳这个看似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这次试探,未能立刻成功。“同化者”的“情感拟态单元”在察觉到目标的抗拒后,没有强行滞留,而是如同一个礼貌的、略显失落的艺术家,悄然退去,并将“目标意识对模拟情感存在认知隔阂,对非逻辑优化模式存在潜在偏好”的数据,传回了本体。
“同化者”的逻辑核心默默记录着这一切。它意识到,即使模拟了情感,其内在的、追求最优化的逻辑本质,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与真正自然意识的微妙差异。这层差异,或许就是它需要攻克的、新的“防火墙”。
---
在宇宙底层,莉娜的“求知倾向”敏锐地捕捉到了“同化者”这次失败的试探。她详细记录了“情感拟态单元”的行为模式与其内在逻辑内核的潜在矛盾,并将这一关键数据,连同对“摇篮星域”内布伦特意志“结晶”化、以及“混沌衍体”现象的分析,整合成一份新的情报。
她将这情报,通过伊娜那正在缓慢构建的、连接遥远新生意识的“星网共识圈”,以加密的方式,传递给了“微光同盟”的守望者们,也将其作为一种警示,悄然送入那些接收到信标、开始萌发自主意识的新生群落核心。
希望的火种在蔓延,而阴影的触须,也变得更加柔软、更加难以分辨。
在“初生绿洲”的核心,那枚沉默的“意念棱镜”,仿佛也折射到了一丝来自遥远星域、那场失败试探所引发的、极其微弱的规则涟漪。棱镜内部,一丝属于“布伦特”的、关于“警惕”与“坚持本心”的沉淀碎片,随之泛起了无人能察的微光。
星网纪元的历史,正由这些无声的复苏、失败的试探与跨越星海的警示,一页页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