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禅师亦口宣佛号:“阿弥陀佛。天帝陛下,冤冤相报何时了。圣朝虽有不是,然万年基业,亿兆黎民,牵一发而动全身。陛下若能心怀慈悲,罢兵言和,乃无上功德。”
晁盖闻言,淡然一笑:“二位尊者慈悲为怀,朕心感佩。然,圣朝失德,非一日之寒。其横征暴敛,宠信奸佞,致使民不聊生,怨气冲天。朕顺天应人,起兵讨逆,非为一己之私,实为拯万民于水火。檄文所列十大罪状,桩桩件件,皆有实据。若圣朝皇帝愿下罪己诏,退位让贤,解散暴政,朕亦可罢兵,与民休息。”
此言一出,玄诚子与慧明禅师脸色微变。这条件,等于让圣朝无条件投降,自毁江山,青云帝绝不可能答应。幽冥天帝的态度,强硬无比。
玄诚子沉吟片刻,道:“陛下所求,亦在情理。然,天道运行,自有其序。陛下自称承天应运,不知……师承何方,道统为何?” 他开始试探地府的跟脚底蕴。
这时,拜月教主(石鬼王)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空灵:“玄诚道友,别来无恙。天帝陛下之道,乃皇道与幽冥之道相合,统御万方,执掌轮回。其传承,上应周天星辰,下通九幽地脉,乃自成一家之无上大道,何须师承?” 他语气平淡,却点出地府道统的高深与独立。
玄诚子目光一凝,看向拜月:“石道友,不想你竟在此处。看来幽冥天庭,果然藏龙卧虎。” 他心中暗惊,拜月教主阵道通神,在中域亦有名声,竟甘居人臣?
另一边,慧明禅师则将目光投向普智与笑和尚:“阿弥陀佛。普智师弟,笑师弟,久违了。二位乃佛门高僧,为何投身这幽冥之地,参与这世俗杀伐?” 话语中隐含机锋,质疑二人违背佛门清净之义。
普智神僧双手合十,面露悲悯:“慧明师兄。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地府,非是幽冥,乃是涤荡污秽、重塑秩序之净土。贫僧在此,正是为度化世间恶业,导人向善。杀伐,有时亦是慈悲。” 他巧妙的将地府征伐解释为“降魔卫道”。
笑和尚则嘻嘻一笑:“慧明师兄,你着相了!佛法无边,何处不是修行?跟着天帝陛下有酒喝有架打,快活得很!总比在山上整日念经有趣多了!” 他言语看似疯癫,却暗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禅机,让慧明禅师一时语塞。
玄诚子见言语试探难占上风,便微微一笑:“陛下道统精深,令人佩服。贫道听闻陛下麾下能人异士极多,尤其是这位道友……”他目光转向一直没正形、提着酒葫芦的李逍遥,“气息缥缈,剑意冲霄,不知是何方神圣?”
李逍遥打了个酒嗝,醉眼朦胧地瞥了玄诚子一眼:“我?我就是个酒鬼,跟着老板混口饭吃。怎么,老道士,想跟我喝一杯?”
玄诚子嘴角微抽,他竟看不透这青衫男子的深浅,只觉其周身剑意圆融无暇,仿佛与天地合一,修为绝不在自己之下!地府竟有如此人物?
慧明禅师亦看向李逍遥,佛眼微睁,试图以佛门他心通探查,却只觉得对方神魂如同一片浩瀚的星空,深不可测,反而被一股逍遥自在的剑意反弹,心神微震!
两位圣地使者心中骇然!这幽冥天帝麾下,不仅有石鬼王这等阵道大宗师,普智、笑和尚这等佛门高僧,更有李逍遥这等深不可测的剑仙!其底蕴,远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深厚!
晁盖将二人的神色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便开口道:“二位尊者,朕之心意,已表明。止戈与否,在于圣朝,而非朕。若圣朝愿改过自新,朕可给其一条生路。若其执迷不悟,朕亦唯有代天行罚,以战止战!”
他语气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至于朕之道统底蕴,他日二位自会知晓。幽冥天庭行事,但求问心无愧,顺天应人。不劳圣地挂心。”
玄诚子与慧明禅师对视一眼,皆知今日难以达成“调停”之目的,幽冥天帝意志坚决,实力更是深不见底。
玄诚子起身,拱手道:“陛下之言,贫道已明了。此事关系重大,贫道需回山禀明宗主,再作计较。”
慧明禅师亦道:“阿弥陀佛。老衲亦需回山请示方丈。望陛下以苍生为念,慎之再慎。”
“二位尊者请便。”晁盖端坐不动。
两位圣地使者带着满腹的震惊与凝重,离开了凌霄殿。他们需要将今日所见所闻,尽快传回宗门。幽冥天庭,已是一股足以颠覆青云界格局的力量,圣地的态度,必须重新考量。
看着使者离去,晁盖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圣地这一关,算是初步应对过去了。接下来,便是与圣朝的最终决战!而圣地的最终立场,或许,将由这场决战的结果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