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星飘摇,荧惑守心,幽冥星起”的异象,如同最响亮的丧钟,敲击在青云界每一位高阶修士的心头。天道的昭示,远比百万大军的覆灭更具冲击力。它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方式宣告:青云圣朝的气数,正在急速流逝;而那自南疆崛起的幽冥天庭,则携带着不可阻挡的天命,即将踏上历史的舞台。
幽冥天帝晁盖的《讨青云帝檄文》随之传遍四方,字字如刀,历数圣朝万载积弊,宣示代天伐罪的决心。地府大军在李逍遥、黑羽的率领下,兵出天南关,兵锋直指圣朝腹地云梦大泽,兵威之盛,锐不可当。
圣朝内部,已是一片末日景象。朝堂之上,太子党与二皇子党的争斗彻底撕破脸皮,互相弹劾,甚至动用了禁卫军对峙。地方上,督抚拥兵自重,大族各怀鬼胎,逃难者堵塞官道,乱象丛生。青云帝虽强撑病体,连下数道圣旨试图稳定局势,但已是回天乏术,圣旨出了天都,便如泥牛入海。
值此乾坤倾覆、秩序崩坏之际,两个超然于世俗皇权之上、传承远比圣朝更为悠久的庞然大物,终于无法再作壁上观。
这一日,幽冥天庭所在的葬神谷外,天际忽有祥云汇聚。
东方,紫气东来三万里!云霞之中,仙鹤引路,玉磬清鸣,一座由九条蛟龙拉动的紫金车辇破空而至,车辇周围,有数十名身着八卦道袍、气息清圣的道人驾云相随。为首一位老道,面容古朴,眼神深邃如星海,手持一柄紫玉拂尘,周身道韵流转,赫然是炼虚初期的修为!正是紫府道宗的外务长老,玄诚子。
西方,梵唱阵阵,金光普照!一朵巨大的金色莲台缓缓飘来,莲台之上,端坐着一位宝相庄严、眉心生有红痣的白眉老僧,身披锦斓袈裟,手持一串佛光熠熠的念珠。其身后,跟着十八名手持戒刀、禅杖的金身罗汉,个个气息沉凝,佛光护体。老僧修为,同样深不可测,亦是炼虚初期!乃是小须弥山的知客院首座,慧明禅师。
两大圣地使者,联袂而至!
守谷的幽冥卫兵见状,不敢怠慢,立刻飞报入内。
幽冥帝宫,晁盖正与群臣商议进军方略,闻报,神色不变。
“紫府道宗,小须弥山……”狄仁杰沉吟道,“此二者,乃中域道佛两脉执牛耳者,传承久远,底蕴深不可测,门中皆有渡劫期老祖坐镇,甚至传闻有散仙存世。其势力虽不直接参与世俗皇权更迭,但影响力无远弗届。此番前来,名为调停,实为探我虚实,定其立场。”
刘晋元道:“陛下,此乃关键之时。若能得此二圣地认可,或至少使其保持中立,则我征伐圣朝,阻力大减,亦可安定中域人心。若处置不当,使其倒向圣朝,则平添变数。”
吴用羽扇轻摇:“道佛两家,理念有异。道门清净无为,却最重跟脚传承;佛门慈悲为怀,却讲究因果缘法。此番前来,必有一番论道较技。需得小心应对,展我底蕴,使其不敢小觑。”
拜月教主淡然道:“贫道与那玄诚子,昔年曾有一面之缘。紫府道宗阵法、丹道冠绝中域。那小须弥山的慧明禅师,听闻佛法精深,尤擅降魔神通。”
晁盖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既是客至,岂有不见之理?传旨:开中门,奏仙乐,以迎国宾之礼,请二位使者凌霄殿相见!命普智神僧、笑和尚尊者、石鬼王、以及……李逍遥尊者,随朕一同会见。”
“臣等遵旨!”
片刻后,庄严肃穆的凌霄殿内。晁盖端坐帝位,左侧文臣以狄仁杰、刘晋元为首,右侧武将勋贵以拜月教主、普智、笑和尚、李逍遥为代表(鬼王、邪剑仙、黑羽等或因性格或因任务未至),阵容堪称豪华。
“宣,紫府道宗玄诚子道长,小须弥山慧明禅师,上殿——!”
随着司礼官唱喏,玄诚子与慧明禅师,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缓步走入大殿。二人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尤其在拜月教主、普智、笑和尚以及看似慵懒却气息渊深的李逍遥身上停留片刻,眼中皆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贫道玄诚子(老衲慧明),见过幽冥天帝。”二人微微躬身,执平辈之礼。圣地超然,即便面对一方天帝,亦不必行跪拜大礼。
晁盖抬手,语气平和:“二位尊者远道而来,不必多礼。看座。”
内侍搬来两个蒲团,置于帝阶之下。
二人落座后,玄诚子率先开口,声音清越:“天帝陛下,贫道此番与慧明禅师联袂而来,乃因近日天象剧变,南疆战火绵延,苍生受苦,心有戚戚。我紫府道宗与小须弥山,不忍见青云界再起刀兵,万民涂炭,故特来作一和事佬,望陛下与圣朝能化干戈为玉帛,止息兵戈,还天下一个太平。” 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滴水不漏。